


海外華媒感受廣州永慶坊新活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11月10日至17日,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的「2023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年會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主題參訪調研活動」在廣東舉行,來自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五大洲的73家海外華文傳媒共同匯聚廣東,親身感受中國式現代化前沿陣地的建設成就和發展變化。10日,主題參訪調研活動首站來到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永慶坊,徜徉在歷史感滿滿的青石板路、暢遊於極具嶺南風格的粵劇藝術博物館建築群、聆聽粵劇名家的經典唱段、品嘗騎樓下潮流小店的飲品,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廣州這個現代化大都市中蘊藏着粵韻風華,又融入眾多流行時尚元素,讓一眾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大為驚嘆。他們表示,廣州通過微改造,留住傳統文化,賡續城市文脈,讓「老城提質」,是中國式現代化在大灣區的生動實踐,未來亦可成為其他地方學習借鑒的範例。
永慶坊位於老廣州的核心地帶恩寧路,這條百年老街擁有全廣州最長最完整的騎樓街,承載着西關老城幾代人的輝煌與記憶。圍繞着恩寧路改造,廣州曾在「先拆後規劃」和「先保護後規劃」之間展開激烈討論,最終在修舊如舊的「微改造」方向中取得一致意見。
復原工作與現代生活相融合
10日上午10時,參訪團剛在永慶坊牌坊旁下車,便直入一條長長的青石板路小巷。左邊是一家廣彩非遺傳承人工作室,右邊斜對面又是一家裝修古樸的廣式飲品店。走在石板路上,轉身即可進入非遺傳承室,欣賞精緻的廣彩文創花盤,中華微視董事長宋體金說,這種感覺讓人非常受用。「城市更新改造,不一定都需要很寬的大馬路,也許一條小而悠長的小巷子,反而更彰顯城市特色。」宋體金說,永慶坊復原工作做得非常出色,「特別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未來絕對有很大的市場。」
阿聯酋迪拜新聞網副總編王國立注意到了一張永慶坊舊照和新照的對比圖,倍感震撼。舊街區破敗不堪,整條街空蕩蕩,如今,網紅街道、網紅店舖,擠滿了年輕人。看到永慶坊核心區有老人在練太極劍,王國立好奇之下與他們攀談起來。老人說,他們祖祖輩輩居住在這裏,老房子沒有被拆掉,而是重新規劃改造。如今,家裏收入增長了,還不用搬遷,在這裏養老,十分愜意。
「我看到很多小店有與傳統文化結合的各類文創產品,感覺非常特別。我還與一個店家互加了微信,回去之後我會採購一些粵劇頭飾,帶給在國外的朋友。」王國立說。
武打行拳腳之間體驗南派武術
這種保留原有風貌的改造更新,使得永慶坊聚集了一大批年輕人,其中不少還來自於港澳地區。
在粵劇武打行「鑾輿堂」,粵劇紅船木人樁108式傳承人、澳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協會理事長李健豪,正帶領弟子練習詠春拳。「登、登、登」,手臂與木樁鏗鏘有力地碰撞,吸引了一眾華媒高層。在李健豪的示範和帶領下,部分參訪團成員還親自上陣體驗。參與體驗的華媒高層說,拳腳之間,彰顯尚武精神,來到南派武術發源地一線體驗,非常過癮。
李健豪說,他六歲開始便學習詠春拳,2019年,他到廣州尋根,並在永慶坊武打行「鑾輿堂」學習紅船木人樁108式。出師後,他便在這裏收徒授藝。永慶坊沒有被大拆大建,反而有了更大的舞台。「現在有10多人跟着我學習,平時前來體驗或短期學習的年輕人,則多得數不過來。」李健豪說。
港青攜傳統小吃非遺街區創業
香港青年李凱榮,同樣在永慶坊找到了發揮所長、實現創業夢的舞台。他創立WOWWOO熊霸品牌,把香港傳統小吃帶到內地,廣受消費者喜歡。即便是在疫情期間,永慶坊小店也實現盈利。當天調研活動中,即便時間很短,亦有多名參訪團成員光顧他的小店。
「香港傳統小吃與廣州非遺,這種結合獨一無二,加上永慶坊每年數百甚至千萬級人次的流量,讓我在這裏的創業夢,扎得深扎得牢。如果有條件,未來我們會考慮再開分店。」李凱榮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