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賢表示會研究為不達標劏房制訂阻嚇性罰則。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去年7月,何永賢探望劏房戶。 資料圖片

擬設登記制防新增 不排除立法規管

香港有部分基層長期蝸居於劣質劏房單位,成為香港這個發達城市多年來的「老、大、難」問題,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期望為居住環境設定最低標準和逐步取締不達標劏房。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目前已經有不同部門處理劏房的結構安全、租金水平等問題,工作組會做好統籌和協調工作,研究加強現有法律規管、訂定新法例甚至設立新部門去統籌取締劣質劏房的工作,並確保在過程中配合房屋供應,不會有居民因此流離失所。她強調,香港未來十年公營房屋供應量足夠,相信有能力透過市場調節,自然淘汰劣質劏房,但特區政府亦會研究針對不達標劏房制定具阻嚇性罰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自從上月底發表的新年度施政報告提出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後,社會上熱烈討論,由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和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分任正副組長的工作組迅即於上周五舉行首次會議,討論了整體的工作方向,以及未來的工作計劃及安排。

何永賢在訪問中表示,現時已有不同部門和條例處理劏房問題,例如《建築物條例》針對結構安全、《消防條例》針對防火安全、水務署監察業主有否濫收水費,以及差餉物業估價署規管租金水平等,工作組由副司長帶領正能發揮跨部門統籌力量,「工作組由我擔任副組長,並由房屋局擔任秘書處,足見房屋局屬主力部門,但重點是做好統籌及協調工作,在現有資源基礎下合力把工作做好。」

政府會考慮是否需要設立劏房登記制度以防止新增不合標準的劏房,「一旦實行時會參考以往的行動,但一定無一套制度可以百分百套用於劏房中,只能根據過去經驗作調校。」何永賢表示,當工作組訂出居住環境最低標準要求後,下一步便是討論如何透過現有行政手段,甚至立法規管,「最重要是如何執行最為有效。」

她慨嘆,特區政府過去亦曾想過解決劏房和工廈住宅單位的問題,但由於公營房屋單位供應量一直不足,以致遲遲未能啟動,但今屆政府首年便覓得未來十年3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所需用地,今年更將未來十年建屋目標更新為41萬個,「再配合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項目相繼推出,終有契機解決劏房問題。」

何永賢重申,劏房本身不是問題,例如一個逾700呎的單位間成兩至三個單位再分租出去,每個單位都有窗戶和獨立洗手間,其實有助解決供應不足的住屋問題,「只是一張圖則愈劏愈細,部分劏房環境惡劣都收貴租才形成社會問題。」

她承認,單是為劏房設定居住面積最低標準的工作已不容易,「究竟應以人均抑或單位面積去釐定標準已有不同說法,但最重要是定出的標準是否貼地、執行上能否做到及如何有效地達到目的。」

重申無人會流離失所

何永賢強調,取締劣質劏房時間表上必會配合房屋供應,「無人會因此變成流離失所。」過渡性房屋與「簡約公屋」的居住面積和環境遠勝劣質劏房,「啟德的330呎『簡約公屋』月租只是2,670元,如果公營房屋供應足夠,根本不需再在這裏(劣質劏房)捱,亦相信無人會選擇咁差劣的地方。」

她相信在供應充足下,市場會自然調節,「即是如果單位質素這麼差而無人租,(業主)都要變了。」不過,她表示,政府會同時研究針對不達標劏房的阻嚇性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