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狸貓換太子》是戲曲中的經典劇目。資料圖片

就算不知道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內容,應該也聽過狸貓換太子這個俚語,按字面意思是將某個物品調換成對方不想要的目標物。可是,這個故事在歷史上卻並非真實存在。今天一起看看這故事的來龍去脈。

民間「宮鬥劇」很離奇

關於宋仁宗的身世,民間故事是一齣「宮鬥劇」:話說劉妃和李妃在宋真宗晚年同時懷孕,當時宋真宗膝下無兒,很明顯,誰先誕下皇子,誰就是皇后。李妃的預產期較劉妃早,為了防止李氏登上皇后之位,劉妃買通李妃的接生婆,乘李妃分娩當晚因血暈而不知時,將一隻狸貓剝去皮毛,用血淋淋的狸貓換走剛出世的太子,這就是著名的狸貓換太子。宮女換走太子之後,本想勒死太子,一了百了,可因太子哭個不停而不忍心,最終送往八賢王府撫養。另一方面,宋真宗以為李妃誕下怪物,因而將李妃打入冷宮。隨後劉妃生下兒子,被冊立為皇后,怎料兒子夭折,再次膝下無兒的宋真宗最終收養八賢王兒子(當年被換走的皇子)為養子,後更立為太子。很多年後,真宗駕崩,養子因而成為宋仁宗。宋仁宗一直不知自己身世,直到包青天包拯因緣際會查出真相,仁宗得知當年細節而大怒。已經做了太后的劉氏自知罪行敗露,自盡而亡。仁宗最後追封親母為太后,李妃最終沉冤得雪。

以上故事來自清代小說《三俠五義》,故事曲折離奇,加上故事人物真實存在,故事取材亦真亦假,因而廣泛流傳,世人一度以為是真實歷史。真實歷史上少了宮鬥,但同樣曲折精彩。

劉氏和宋真宗的感情不賴,史書記載真宗想立她做皇后的時候,大多數大臣並不認同,但真宗仍要堅持,加上劉氏母儀天下的時候,並無為真宗誕下子嗣,相信二人至少在感情上是不錯的。至於李氏,入宮之初,她並非真宗妃子,而是劉氏的宮女。真宗與劉氏相處得多,結果相中李氏,任她為自己的司寢,最後李氏懷孕,生了後期的仁宗。

換言之,李氏一開始就並非如民間故事,與劉氏爭寵,二人地位根本不平等。但仁宗的確是李氏所生,這點倒是與民間話本相合。

李氏誕下龍嗣,可惜她只是一個平凡宮女,未曾母憑子貴,《宋史》中記載,「章獻皇后(劉氏)無子,取為己子養之」,尚在襁褓中的仁宗便交給皇后劉氏撫養。史書亦記載,李氏誕下仁宗之後,到仁宗繼位,再到李氏四十六歲病逝,仁宗也不曾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而認定是皇后劉氏,劉氏一生未為真宗誕下一兒一女。

李氏去世時,劉氏已貴為太后,曾思慮用哪種禮儀入葬李氏,當時丞相呂夷簡力勸要厚葬,但她不願透露李氏才是仁宗生母一事。思前想後,劉氏妥協,李氏以皇后冠服入葬,棺木以水銀封閉,但入葬地點和儀式按普通宮人水準,這一切必須秘密進行。

直到劉氏去世,「出大行皇太后遺留物賜近臣。壬寅,追尊宸妃李氏為皇太后,至是帝始知為宸妃所生。(《宋史 》)」臣下燕王告訴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於非命」。原本仁宗打算加罪劉太后一家,在此之先,先厚葬親母李氏,於是打開親母墳墓,結果發現李氏面呈玉色,就像活着一樣,冠服一如皇后,用水銀保養。仁宗認為太后劉氏未有虧待親母,於是作罷加罪劉太后,更加厚葬劉太后。

以上便是狸貓換太子的真實記載,沒有狸貓,也沒有宮鬥。可是,人物、故事主線,倒有幾分相似。明清時期有大量筆記小說留下,說書人往往就原本歷史中加以創作,成為家傳戶曉的民間故事。

◆ 追昔(歷史愛好者,中國研究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