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部分無良商戶如藥店「斤變両」等不良營商手法,嚴重影響香港購物天堂的聲譽,消費者委員會過去三個財政年度共接獲4,703宗有關投訴。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指出,海關於2020年至今年9月底,已完成276宗檢控個案,當中超過九成即251宗已定罪。海關並聯同消委會進行廣泛宣傳教育,包括節日派員到各熱門旅遊購物區巡邏和派發宣傳單張,加強旅客對不良營商手法的了解和求助渠道。
丘應樺昨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陳健波的提問引用消委會統計數據表示,該會接獲的不良營商手法投訴類別,以涉及虛假商品說明佔最多,如去年有824宗,佔整體的58%,之前兩個年度更有逾千宗,佔超過六成,其他佔比較多的投訴類別,分別為誤導性遺漏,以及具威嚇性的營業行為(見表)。
他表示,海關一直採取三管齊下策略打擊不良營商手法,包括進行刑事調查和檢控,從源頭作出打擊,2020年至今年9月底共進行6次專項執法行動,並整合40,004宗投訴和海關主動調查的個案,共開立444宗詳細調查個案,另外已完成470宗調查,以及向73宗個案的涉案商戶和有關銷售人員發出警告信或勸喻信,敦促遵守法例要求,另外完成276宗檢控個案,當中251宗定罪,涉及不同行業。法庭判監個案則達77宗,其中39人被判入獄,31人要即時入獄,8人則判處緩刑。涉及判囚的個案最長監禁期為27個月,為歷來最重監禁刑期。有個案涉及健身中心職員以具威嚇性營業行為銷售健身服務合約,所涉的受害人合共損失逾82萬元。此外,有154宗個案被判罰款,金額由500元至16萬元不等。
海關同時進行合規推廣,主動探訪不同業界和舉行簡介會,介紹《商品說明條例》法律要求和應採取的措施,向商戶提供建議和指引,上述期間已為不同業界合共舉辦77場外展講座、研討會和會議。
在宣傳教育方面,海關會聯同消委會推行廣泛宣傳和教育,加強消費者對不良營商手法的認識,推廣「精明消費」概念,如過去三個年度於節日時派員到各旅遊購物區巡邏及派發傳單,加強旅客對不良營商手法的了解,並讓旅客知悉向海關求助的方法和渠道,並於官方社交媒體平台包括抖音及微信賬戶,發布「精明消費」小錦囊和宣傳視頻,以推廣「精明消費」要點。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