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沈德瑋在蒙古國東部考察。

作為中國考古學會古代城市考古專業委員會的一員,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的助理教授沈德瑋坦言,本次考古學大會在組織力度和學術成果的展示上都讓人大受震撼。 「不單是與會人員的規模,各個專委會也幾乎覆蓋所有傳統與近幾年新興的考古學的領域與門類。」沈德瑋表示,在3天的會期裏,他與所有與會者一樣,每天都馬不停蹄地穿梭於各分會場之間,吸收着與中國考古研究前沿和成果有關的新信息、新知識。這對於他自己的研究與回香港後的教學活動都是很大的幫助。

沈德瑋助理教授的研究領域主要是戰國、秦、漢時段的考古。在本次考古學大會上,他熱情飽滿地參加了所有的全體大會,表示該會是一個規格很高的學術平台,讓他有機會能與來自全國各地考古文博單位的同行們盡情交流彼此最新的研究所得。他亦在專業委員會分組探討會上,作了題為「城郊空間的構造和重塑:楚都紀南城南郊『拔郢』事件前後的考古學考察」的主題發言。

據了解,香港考古的發展始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時至今日已由最初以業餘人士為主導,發展為均由受過相關學科專業訓練的考古學家執行,特別是回歸祖國以來,更是在國家的支持和幫助下有了長足發展。

「日常生活中,我發現香港的市民與學生對於考古持有相當濃厚的興趣。」沈德瑋告訴記者,近年來隨着內地考古熱的興起,香港媒體也是給予了大量的報道,內地製作的一些中國考古主題的高質量紀錄片,也都能在香港的電視頻道上看到。他認為,中國考古正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有力的聯繫香港和內地社會的文化上的lingua franca(通用語)。

藉着香港和內地的研究單位與文博機構之間交流愈發頻繁的東風,沈德瑋亦建議能定期組織香港的中小學生團體,去到內地的考古遺址和博物館遊覽、參觀和學習,讓兩地的學生在考古的現場相遇相識,共同探索古蹟古物中蘊藏着的豐富的民族文化基因,進一步增進兩地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