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仿洵介紹團隊研發的柔性內窺鏡。香港文匯報記者胡永愛 攝
◆香港中文大學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香港文匯報記者胡永愛 攝
◆劉雲輝。香港文匯報記者李薇 攝

港中大河套聚焦6智慧醫療項目 冀推灣區產業走向世界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當前港深科技合作的核心焦點,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走進位於深圳園區的香港中文大學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港中大福田研究院)的實驗室。該研究院結合了香港高等院校基礎研究及內地產業轉化的最新研究機構,並正在孵化6個優勢創新的智慧醫療機器人項目。研究院負責人指,隨着近日施政報告提出推進跨境數據流動,以及籌備藥械及技術監管審批制度等,研究院將可進一步發揮在醫療與工程方面的優勢,推動大灣區的醫療健康產業走向世界。◆香港文匯報記者胡永愛、李薇 深圳報道

在新落地的「深港智慧醫療機器人開放創新平台」,研究人員介紹了多個正在孵化的先進技術成果。「來河套後發現這裏辦公室、實驗室面積很大,我們主要是利用現有場地與條件做一些密集的醫學影像分析的數據採集,另一方面是結合內地生產優勢設計製造更高端的、更新型的柔性器械。」平台主任鍾仿洵說。

港中大在基礎研究與論文水平極高,「然而在轉化方面,我們從前是根本做不出這麼漂亮、完美的器械的。」鍾仿洵拿起一根目前團隊研製的柔性內窺鏡:碳纖維管結構的末端,加上了一段可彎折的柔性器械,末端再集成兩個極小的攝像頭,這樣當它深入人體體內時,畫面就即時上傳到了屏幕上。「這種內窺鏡相比於市面上已有的醫用的產品來說,它在人身體內的靈活度更高,能採集更豐富的數據。」

內地工廠購原材料組裝更省事

像此類醫療器械的製作,對於材料的要求非常高。「我們現在在內地,背靠珠三角精密製造業的優勢,能夠把這整個金屬器械的外形結構,以及其生物兼容性都做到很好。」鍾仿洵與團隊會前往東莞、惠州等地工廠購買原材料、進行組裝,減少了從前設備跨境報關的複雜環節。

此外,目前團隊來自深港兩地,香港科研人員結合深圳工程師,相互合作,產品研究到落地的效率大大提高。

港中大「深港智慧醫療機器人開放創新平台」負責人劉雲輝強調,港中大福田研究院落地深圳不是一個「願不願意」的事情,而是「一定要這麼做」。

數據跨境利三地醫健產業發展

他以臨床應用和醫療數據跨境舉例,前者是因為內地的患者人數和香港不是一個量級,產品在內地推動醫院也更熱情,試驗成果會更好;後者關係到法規等政策問題,很多實驗目前只能在內地進行。「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李家超已指出,將於大灣區以先行先試方式推動數據跨境流動。我們認為涉及數據跨境是一個重要課題,如何正規認證需政府想辦法解決,這將有利於內地同港澳之間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

冀醫療機器人速獲國際認可

新一份施政報告還明確提出,明年將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籌備辦公室。該計劃被業內人士稱為「港版FDA」,它的建立不僅能協助內地的產品在香港上市,還能經過香港走向世界。對此,港中大福田研究院院長秦嶺認為,香港本身沒有評審機構,非常影響高校創新成果落地應用,「現階段我們的產品需要在大灣區這裏審評,我們的發展和國家層面的機構掛鈎。未來希望『港版FDA』的落地讓我們和國際接軌,屆時香港在中間的橋樑作用會非常大。」

秦嶺表示,香港的醫療機器人研究在世界都是領先的,如今落地河套合作區將有利於成果「兩條腿走路」,未來產品會盡快得到內地和國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