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塘臨時人事登記處明起開工 料全港每周可處理2.5萬申請
隨着香港早前全面恢復正常通關,身處內地及海外的市民陸續回港辦理和申請身份證,加上特區政府推出各項輸入人才計劃,令辦理身份證相關服務需求持續上升。入境處明天起在觀塘宏利金融中心加開臨時人事登記辦事處,為市民換領新智能身份證,同時調整其他辦事處服務,今日起市民可在上網預約新辦事處的相關服務。參考上次換證計劃92%換證率期間數據,入境處推算,今次截至9月底仍有約39萬換證申請需要處理,在新的辦事處啟用後,合共7間辦事處每周最多可處理約2.5萬宗身份證申請,較之前提升四成,亦是疫情前的2.5倍。◆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入境處昨日安排傳媒參觀位於觀塘偉業街宏利金融中心的臨時人事登記處,該處共設兩層,2樓用作登記,3樓領證,將於明天起投入服務,預計每星期最多可處理約6,600宗申請。該辦事處每逢周一至周六「朝八晚十」(上午8時至晚上10時)開放,為持有舊款智能身份證、年滿11歲或18歲持證人,及已核實永久性居民身份的身份證持有人換證,今日零時起開放網上預約,其他6間中心的服務範圍和時間亦作出調整(見表)。截至昨日已預約的人士則不受影響。
延長服務時間處理換證申請
全港7間人事登記處,除觀塘臨時辦事處外,現有的港島、九龍、觀塘、屯門辦事處在一般服務時間只會處理首次登記及遺失身份證,在延長服務時段內會處理換證申請。至於火炭及元朗辦事處,則沒有延長服務時段。
觀塘臨時辦事處啟用後,全港辦事處的身份證相關處理量將由現時的每周1.8萬宗,提升至2.5萬宗。入境處助理首席入境事務主任(人事登記)王嘉怡說:「我們的目標是要將人事登記處的整體處理量,提升到每星期最多可以處理到約2.5萬宗身份證申請,相比現在約1.8萬宗提升四成,亦是疫情前平均每星期處理約1萬宗的2.5倍。」
入境處呼籲,預約申請的人士應盡量先在網上填好申請表格,以節省時間,遺失身份證等特殊情況則無須預約。
王嘉怡表示,入境處2018年起展開換領新智能身份證計劃,參考上次2003年換證計劃92%換證率期間數據,推算截至今年9月底估計仍有39萬人未換領 ,加上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已有約10萬人獲批,令申領身份證需求大增,故決定加開臨時辦事處,目前尚未知新辦事處會維持運營多久,主要視乎市民需求。「我們都知道這類型人士,即獲批簽證而入境香港,需要申請身份證人士,其實持續上升,我們留意到申請身份證仍然非常踴躍。」
受預約名額限制,個別新來港人士未必能按要求在來港30天內申請身份證。王嘉怡表示,對於逾期未申請身份證、但有合理辯解理由的人士,例如預約額滿等,入境處會酌情處理相關申請。
她並澄清,坊間有說法指,使用工作或學生簽證來港的人士,在獲發身份證之前,不可開工或就學,有關說法並不屬實,無論是否有身份證,相關人士都可進行簽證許可的逗留行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