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蝶
戲行人常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是指一名演藝表演者即使只在台上表演很短的時間,但他在台下其實是需要花上無數倍的時間和心力鍛煉技藝,才能成就他的短短演出。這句話是指表演者個人培訓所需要下苦功的時間,那麼大家知否若要綵排一台戲,又需要多久的時間呢?
劇團上演一齣戲,首先當然是要有劇本。一眾演員為了合作演出一個劇目,首次聚在一起便是圍讀劇本。顧名思義,圍讀的意思就是大家圍在一起閱讀劇本。這是一個讓台前幕後人員初次認識劇本的風格、內容和台詞的機會,通常會讀兩三次。導演亦會藉着這個機會向各人解釋該劇的意義、他對此劇的理解和他準備如何演繹該劇。
之後便是「開台位」,即是導演簡略地給演員知道他計劃好的各場戲的大概布局和演員的台位。
當大家都大致了解台位後,便開始所謂「粗排」,即是大致地綵排。所謂大致地,意即粗略地讓演員排練走位、熟習對手和感受台詞。這時候,演員是可以拿着劇本排戲的。不過,到了「丟本」的階段,演員便不可以再拿着劇本邊看台詞邊排戲了,因為「丟本」的意思是「丟下劇本」。因此,在進入「丟本」階段前,演員必須在家好好熟讀劇本,背記台詞,才好走進排練室。否則不斷忘記台詞,只會阻礙排戲進度,也讓團隊痛恨你。
到了大家都不用拿着劇本排戲時,便可以集中精神塑造自己的角色,這個階段稱為「細排」,即是仔細排練的意思。這是演員們在每場戲中精細地尋找、設計和建立自己的角色的精神面貌,與其他角色建立準確的聯繫、發揮自己在每場戲中所起的作用等的階段。在排練的過程中,導演和演員會為了收到更佳的效果而不斷修改和調校本來的設計。
導演和演員經過獨立地排練每場戲後,便開始踏進「串排」的時刻。「串排」的意思就是將本來已獨立排練的各場戲串起來一起排練,讓台前幕後人員感受到整齣戲呈現在舞台上的時間、輪廓、氣氛、感覺等。
以上都是在排練室綵排的步驟。那麼到底需要花上多少時間才能排好一齣戲呢?
一般來說,香港的專業劇團排演一齣大約2至3小時的舞台劇,所需的時間是一至兩個月,每天8小時。至於業餘劇團,由於演員和工作人員大都需要在日間工作,只得抽空在工餘時間綵排,因此他們所需的排練時間大約是3個月。這些排練時間是指一般的話劇演出,如果劇團上演的是如音樂劇的大型製作,演員便需要再花時間學習唱歌和跳舞,然後再排練跳舞場面了。
我們看一齣兩三小時的戲,原來是需要劇組眾人各付出五六十天的時間和努力才能成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