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日起施行 商務部:正常調整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地區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商務部、海關總署20日早間發布《關於優化調整石墨物項臨時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將此前實施臨時管制的三種高敏感石墨物項,正式納入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清單,要求對相關物項未經許可,不得出口。這一政策從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對特定石墨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中方實施出口管制正常調整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地區,出口符合相關規定的,將予以許可。專家指出,中國此次調整石墨物項的相關出口管制措施,有利於保障相關行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此次正式列入出口管制清單的石墨製品為高強度、高純度、高密度的人造石墨材料及製品,以及包含球化石墨、膨脹石墨等在內的天然鱗片石墨及製品。中國商務部、國家國防科工委和海關總署最早在2006年7月即對上述石墨產品實施臨時出口管制。
有利更好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共出口68.5萬噸石墨,正式劃入出口管制清單的石墨製品出口量約58萬噸,主要出口地為韓國、日本、美國、印度。石墨是一種礦物,具有良好的耐高溫性、導電性和可塑性,廣泛使用在冶金、機械、電氣、化工、紡織、國防等領域。隨着新能源的發展,人造石墨近幾年主要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中高端消費鋰電等行業,是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重要部分。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解釋中國調整石墨物項出口管制政策的考慮時表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石墨生產國和出口國,長期以來,堅定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根據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需要,依法對特定石墨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對部分石墨物項實施臨時管制。近期,中國政府依據《出口管制法》規定,對石墨物項臨時管制措施進行全面評估,並作出有進有出優化調整的決定,體現了統籌發展和安全的管制理念,有利於更好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有利於保障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安全穩定,有利於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
取消五種低敏感石墨物項臨時管制
中國此次針對石墨物項出口管制政策的調整亦有鬆有緊,在將三種高敏感石墨物項正式納入出口管制清單的同時,取消了對爐用碳電極等五種主要用於鋼鐵、冶金、化工等國民經濟基礎工業的低敏感石墨物項的臨時管制。
中國炭素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孫慶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中國此次調整石墨相關管制措施完全出於行業發展的原因,沒有任何其他方面的考慮。」
不過,石墨資源在全球分布比較集中,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探明天然石墨資源儲量約為3.3億噸,土耳其石墨資源儲量排名世界第一,佔比27.3%;巴西排名第二,佔比22.4%;中國位列第三,佔比15.8%。
歐美對石墨資源的戰略地位一直給予特別關注。2010年,歐盟就將石墨列為14種緊缺礦產資源之一;2013年,美國將石墨列為難以獲得的戰略性礦產之一。中國則是在2016年將晶質石墨列入戰略性礦產目錄。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薛旭向香港文匯報指出,石墨是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戰略新興產業及核電領域的關鍵資源。對特定石墨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這將對有利於保障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專家:調整有利行業和經濟發展
孫慶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則強調,中國此次調整石墨相關管制措施完全出於行業發展的原因,沒有任何其他方面的考慮。「在2006年,商務部等國家部委發布臨時出口管制措施時,把石墨類產品都列入其中,包括用於鋼鐵行業的石墨電極、工業硅的碳電極等,國內企業必須取得主管部門的審批才能出口。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生產國和出口國,出口許可的申請意味着一定的時限,等於降低了企業發展海外市場的效率,客觀上影響了行業的發展。我們協會就此與商務部進行了溝通,有關國家安全與利益以及履行防擴散國際義務的必須進行管制,除此之外的可以考慮解除。」
孫慶進一步解釋,「三高」石墨可以用於軍事、航天、宇航等用途,根據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保留對「三高」石墨材料出口管制。另外,全球範圍內中國天然鱗片石墨儲量最大,品質也最好,有些類似於中國的稀土,因此要吸取在稀土上的經驗和教訓,不能沒有節制地大肆開發,不經加工或粗加工後就低價出口。歐美發達國家出於保護資源的目的,很少對本國石墨礦產進行開發。中國的天然鱗片石墨是在特殊的地質條件下,經過長時間才形成的,非常珍貴且不可再生,因此有必要實施出口管制,進行資源保護。除此之外,用於國民經濟用途的就從管制清單中剔除了。這種調整有利於行業的發展,有利於國家經濟的發展。
近日美國進一步收緊對中國芯片的打壓,海外有觀點指中國借石墨領域的主導地位在中美高科技博弈中進行反制,不過孫慶不贊同這一觀點,「國外用於國民經濟用途的是可以正常得到審批出口的,外媒的報道是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