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倩)今年初香港全面恢復正常通關,大眾生活復常,企業營運亦逐步改善。最新的粵港澳大灣區薪酬及福利調查顯示,今年香港平均薪金增幅接近2019年疫情前的增長水平,但香港的勞動人口仍然不足,各行業的僱員「主動離職率」高達8.9%至26.4%,職級愈高平均流失率則愈低,反映高層職位不容易轉工。若以行業劃分,「資訊科技」和「房地產及物業管理」行業的離職率明顯較高,離職的主要原因包括「有晉升及發展機會」、「薪酬」考慮等。

據香港「非主動離職」數據顯示,54.7%受訪企業表示有這情況,尤以「房地產及物業管理」行業的6.4%最高,其次是「建築業」的3%。

粵員工離職 「家庭」成重要因素

廣東省企業的各行業僱員「主動離職率」則介乎11.8%至20.4%,當中以管理/經理級員工的流失百分比最高。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和香港情況一樣,「薪酬」和「晉升及發展機會」是離職的首兩大原因,但對於內地員工而言,「家庭原因」也是他們選擇離職的頗重要因素。

香港人才管理協會副會長梁偉佳表示,香港企業主要以「機構整體業績」為調整薪金的最重要考慮因素,其次是「個人表現」。人手不足問題長期困擾香港社會,而輸入外勞政策是「救近火」的有效方法。

被問及輸入外勞會否拉低本地人工薪金,梁偉佳表示有所保留,「香港輸入外勞政策其實在早20年前就提出,那時候提出輸入外勞與現在提出輸入外勞是完全不同的情況,以前是為了節省成本,而現在是真的缺人,這是兩個不同的出發點。」

他認為,目前輸入的外勞均從事基層職位,這與拉低港人薪金沒有必然聯繫,「這些基層職位很多都是港人不願意做、或者沒人做的工種,例如一個應屆大學畢業生一般都不會想去做這些不需要太多文化水平的基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