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基建項目進行得如火如荼,建造業亦踏入「黃金十年」,工人待遇隨之有所改善。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昨日公布本年度(2023/24年度)的薪酬調整幅度,15項主要工種由下月1日起加薪3.1%至7.1%,日薪調整至介乎1,500元至2,730元(見表)。由於目前市場需求較少、開工不足,鋁質工成為唯一凍薪工種,日薪維持1,500元。去年凍薪的混凝土、扎鐵和挖掘機3個工種「解凍」,日薪分別調升至1,500元及2,730元。工會建議政府規定若干比例的本地工人採用月薪制,保障新入行或年輕工人,擴大技術提升的機會。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向會員進行問卷調查以及與多個建造業界持份者商討後,作出本年度的薪酬調整決定,15個獲加薪的工種之中,以挖掘機、雲石、金屬工及天花間隔等4個工種的加薪幅度最高,達到7.1%,日薪較去年多100元,均達至1,500元。至於加幅最少的是喉管工,只有3.1%,即日薪加50元,達至1,650元。
工會指出,隨着社會復常,各項大型基建陸續上馬,旅遊業復甦帶動餐飲、零售及酒店業,裝修行業也走出寒冬,必須讓本地工人享受經濟成果,才有利好因素吸引年輕人入行,避免加劇建造業青黃不接的現狀,因此去年凍薪的三個工種亦獲加薪。
逾半受訪者盼獲更多勞工保障
對於政府如何解決現時建造業人手不足的問題,有58.1%受訪者認為政府需要提供更多勞工保障(如減少欠薪情況);有52.9%受訪者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在職業培訓機會;四成受訪者認為改善職安健環境及提供合理「施工期」,能減少工業意外發生。
首批建造業外勞最快本月下旬來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黃平表示,相對日薪制的香港工人,擔心僱主會優先聘用月薪制的外勞,亦會優先讓他們工作,政府須審視輸入外勞後對本地工人就業情況的影響,並呼籲政府將公務工程有序推出,避免多項工程同期展開,爭相聘請工人,避免業界「一係做唔切,一係冇嘢做;一時飽死、一時餓死」。工會並建議政府規定若干比例的本地工人實行月薪制,保障工人收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