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走精面」中,「走」指走向;「面」,指方面,口語讀「面6-2」;「精」,口語讀「鄭6-1」,指精明、聰明或廣東人說的「醒/醒目」。那整體的意思就是做人做事朝着精明的方向。這可不就是至高無上的人生策略嗎?很可惜,那種「精」是含有不合規範的元素。就近期香港的JPEX事件(這只是冰山一角),不少年輕人涉嫌以不當手法進行加密貨幣交易,最終須面臨法律的制裁。在「串謀詐騙」的事件未被揭發之前,一般人認為這群人很「精」,因為他們可以在很短時間內獲得很大的回報。誰不知,他們只是「走精面」,不循正途去獲取利益。「走精面」有「走捷徑」(抄小路)的意思。

那「走精面」又是否終須會出事的呢?這又未必。筆者多年來見盡不少料子有限但懂得找門路的人;他們最懂「看風駛𢃇」(看風駛帆/看鋒頭)或「擦鞋」(阿諛奉承),不用違法已可踏上青雲路。在筆者的眼裏,做人做事毋心存僥倖,沒必要對那些「走精面」的人投以豔羨目光;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透過努力獲得成果,這才是「馨香」(珍貴)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以上都是出自千古文人蘇東坡的手筆。可以這麼說,不是絕頂「精」又怎會寫得出這些不朽的字句呢?擁有這樣的聰明才智應是上天的眷顧,但原來他晚年時對此十分抗拒,大家可從他以下的一段文字一窺他為何有以上的想法: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翻查蘇東坡當官的歷史,他可說是完全不懂官場的遊戲規則,亦即不懂「走精面」,以為正確的、正義的、正氣的就要爭持到底,造成得罪權貴,致使在仕途上受排斥、受加害。事實上,如蘇東坡懂一點「走精面」,即適當地「避重就輕」,他就不會落得屢遭貶謫的下場。話說回來,以上文字極具諷刺性——表面看來這只是表達自己對兒子的期盼,實則是暗指自己如不是那麼「精」就不會被人加害至如斯田地;另外,你們的孩子愚笨不成問題,他們會因為你們懂得「走精面」而有封侯拜相的機會。

「精歸左」中的「左」不是指左面,而是指旁門左道,非正途也。廣東人就以「精歸左」來形容那些不用正途去達成目的的人。然而,在世俗人的眼裏,只要錢能賺得多、位能爬得高,就把你看成精明、看成豪傑,至於用上何種手段,好的壞的,也一概不管,與「笑貧不笑娼」同出一轍。

廣東人用「精甩尾」來形容那些能算計到極點、不易被騙或吃虧的人。「甩尾」一般理解作甩掉尾巴。至於為何有此說法,坊間流傳以下兩個典故:

其一、孫悟空七十二變也變不走尾巴,所以能把尾巴甩掉的,一定非常厲害。

其二、動物,如壁虎等,如遇到生命危險,會自斷尾逃生,故有「精甩尾」之說。

據筆者的考究,「精甩尾」大有可能源自「精甩辮」,「尾」指「馬尾辮」(簡稱「馬尾」),而這個詞又源於清代。在那個朝代,清廷規定漢人一律留辮子。有傳當時有人因犯事而須逃亡,心知蓄着辮子會較容易給官兵追捕時逮着,於是先行把辮子甩掉;有人就叫這個聰明的做法做「精甩辮」。

「走精面/精甩尾/精甩辮」的人以為這種作風無往而不利;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只會給機會或栽培不怕吃虧的人,到頭來你不是沒吃虧而是吃大虧哩。常言道,「聰明反被聰明誤」,「精歸左」總有一天會「撞大板」(闖大禍)的。廣東人有所謂「面懵心精」,意思是雖聰明,有時也要扮點無知,毋鋒芒過露、毋事事出頭,就不會成為眾矢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