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以視像方式致辭。 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鼎煌)由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和香港科學院合辦的「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昨日起一連四天在香港舉辦多場精彩活動,首兩天的科學峰會吸引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超過100名來自世界各地知名科學家參會,進行關於科學與創新的深度討論。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大獎周開幕禮以視像形式致辭時表示,是次活動可以讓全球社群更認識國家及香港的科學發展,以及科學家們對世界的貢獻。他強調,推進創科發展是特區政府的優先工作,並透露即將於本月底發表的施政報告會有更多針對性措施,提升香港創科實力。 

「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為香港揭開為期四天的「科學盛宴」,包括14日和15日登場的科學峰會、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會議、青少年學生交流等,而作為壓軸的「2023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則將於17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

科學峰會吸引多位內地與國際知名科學家應邀出席。 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李家超昨日透過視像為活動開幕禮致辭時表示,很高興今屆「未來科學大獎周」首次移師香港舉行。是次活動成功匯聚全球逾100位科學家,相信今次世界級的科學交流,可以啟發香港年輕科學家在科研路上追求卓越,並鞏固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地位。

他強調,創科發展作為特區政府的優先政策,近年已投資超過2,000億元,用於發展基礎設施、推動研發、培育人才和支持相關行業,更致力透過創科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目前,特區政府正全力以赴推進《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而月底公布的新一份施政報告會提出更多針對性措施,提升香港創科實力。

孫東:打造國際創科中心

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開幕禮上致辭時表示,是次活動在科學園高錕會議中心舉行,希望藉以向「光纖通訊之父」高錕對香港科學及教育的貢獻致敬。

他表示,香港擁有這麼多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和培育創科人才的優良土壤,對香港創科生態系統持續充滿活力有充分信心。在祖國的堅定支持下,香港會全力發展創新科技,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亦會繼續發揮好香港聯結內地與世界的重要橋樑作用,以及作為國際化城市的優勢,促進全球創科合作,支持更多世界級學術交流在香港舉行。他相信,「未來科學大獎周」活動將會進一步提升年輕一代的科技意識與興趣。

盧煜明:活動標誌着港歷史性時刻

「2023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致歡迎辭時表示,是次活動標誌着未來科學大獎首度在香港舉行的歷史性時刻。香港擁有多所世界級的研究型大學,其中5所更躋身世界百強,還擁有傑出的科學人才和快速發展的創新環境,期望大獎周活動可以激發更多人、尤其是新一代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追求。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科學獎項,旨在獎勵在內地、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取得傑出科學成果的科學家。2023年「未來科學大獎」得獎名單已於早前公布,8名來自內地的科學家分別獲得「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勵他們在各自科研領域的傑出貢獻。

科學峰會打頭陣 諾獎得主應邀演講

「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昨日和今日率先以科學峰會打頭陣,由6位知名科學家擔任召集人,邀請包括兩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在內,共24位中國與國際知名科學家,就各自領域發表主旨演講,分享最前沿科學成果,共同探討跨學科學術創新。

一連兩天的科學峰會吸引多位內地與國際知名科學家應邀出席,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Gregory WINTER和Michael LEVITT,科學突破獎獲獎者Shankar BALASUBRAMANIAN,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東輝、潘偉健、王小云等,分別就生命科學、化學、量子計算、數學等議題進行交流討論。其中,Gregory WINTER及Michael LEVITT分別以「抗體和抗體模擬物」與「計算生物學的全球應用」為題發表主旨演講,和與會者分享及思考前沿的科研成果。

本屆大獎周活動亦會在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的官方網站(https://www.fsp2023.org/live-streaming)

和香港科學院的社交平台(https://www.facebook.com/TheHongKongAcademyofSciences、https://www.youtube.com/@thehongkongacademyofscienc8327/streams)直播。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