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表達中,語句流暢與否,直接影響着表達效果。語句流暢好像行雲流水,聽起來會非常容易理解且有吸引力。若語句不流暢,聽上去斷斷續續,不但聽着不容易領會,表達者還容易疲勞和煩躁。在用普通話進行口語表達時如果不流暢,會出現條理不清晰、語法和用詞不恰當等問題。
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訓練出來的。它需要學習者大量的口語練習和生活實踐。那麼如何提高口語的表達能力呢?我給大家一些建議:
一、多聽、多說和多練。可以多聽普通話的影視節目或多跟那些口齒伶俐、能說會道、特別是普通話說得很流利的同學進行溝通,多參加一些普通話講故事、演講比賽等活動,特別是多練習繞口令,這些都可以幫助你提高說話能力。
二、要克服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講話的害羞心理。因為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怕出錯,往往就不敢開口講,愈不敢講就愈不想講,要克服這種心理很重要,可以嘗試邊說邊在心裏組織之後要說的話,這樣可以讓你的表達更有條理些。
三、多用短句和單句。 現在很多學校的中文課都有普通話口頭作文,如果語句不流暢很難拿高分,在練習時要多用短句和單句。口語表達就是說與聽的過程,如果說話者的語句結構比較複雜,句子成分多而顯得很長的話,聽者的腦海中就沒法記住完整的句子意思,這就影響了表達的效果。
四、冗餘適當,避免口頭禪。 口語表達時有些學生會使用一些口頭禪,進行毫無意義的重複。比如不斷地說「知道嗎」、「然後」、「接着」、「啊」等,這種口頭語重複時間長了就會令聽者不耐煩。我們稱這種詞語叫毫無積極作用的冗餘成分,會使語句斷斷續續,使聽眾感到語句很不流暢。聽這種講話不但得不到美的享受,而且有一種受折磨的感覺,因此這種口頭語在講話時必須避免。
五、一定要堅持不懈地閱讀。 要培養閱讀的好習慣,從文章中吸取精華。最好將文章裏面的好詞好句記住,慢慢積累多了,自然出口成章。
功夫不負有心人,長期進行訓練一定能提高普通話的口語表達能力,希望上面的一些建議能夠幫助大家。
◆ 徐冬老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