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宜發
接二連三的颱風影響香港,令到市民的生活也被打亂。當然有機會打風,很多人也希望能夠可以有一天假期,但細心一想,其實每次有颱風襲港,有可能除了影響經濟方面之外,也有機會出現傷亡情況。就正如很多人也會說,氣候變化的影響,現在可能有很多地方的熱帶氣旋比起以前的強度也有所增加,最簡單就是因為海水變暖的關係。因為一個熱帶氣旋的形成,其中一個元素就是海水的溫度,如果溫度上升,它們的能量及形成的機會大大提高。而且當熱帶氣旋形成之後,能夠持續提供高溫的海水滋養,它們的強度變大之外,就可能更有持久性,換言之,對人們的影響會更加大。
不知道有沒有發現,近年的颱風比起以前真的強大很多。從前我們認識的只是一個颱風級數的熱帶氣旋,但近年經常會聽到是強颱風或者是超強颱風。往往超強颱風的大小,只會聽到外國地方會有,但近年在亞洲衍生成的超強颱風好像愈來愈多。就是告訴我們,在未來的日子,如果全球氣溫繼續上升,海水的溫度也同樣提升,不單止是超強颱風,可能是要用另外一個形容給更加巨大的颱風,往往對人們的影響便會更加大。
還記得上次香港掛十號風球的時候,我跟弟弟在家中傾談有關颱風的情況。對於我這經常留意颱風消息的人來說,曾聽過有些專家對於香港打風時,樓宇會有些擺動,他們說是正常的,而抵禦的風力大概是颱風產生的275多公里以下。換言之,如果假以時日,颱風的強度不斷上升,即是從前能夠抵禦某個單位的風力到未來已經可能抵受不住,所以當遇上更強勁的風力的時候,樓宇結構可能被破壞甚至倒塌,完全不敢想像。
而每當打風的時候,什麼時候掛上某一個熱帶氣旋信號,總會有人說是在不對的時間出現。其實我可很簡單地告訴大家,天有不測之風雲,天文台就算利用怎麼樣的高科技也好,仍然有很多預計不到的事情會出現,所以就算有怎樣的方法去預告給市民知道也好,如果突如其來的暴風出現,相信天文台最主要的責任就是要告訴大家,利用不同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去告知市民要如何防備及做足防風措施,不要外出免生危險。所以下次如果當颱風真的影響到你的時候,你要細心想想,如何好好保護地球才令未來日子的颱風沒有這麼巨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