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至10月,在杭州(Hangzhou)舉行的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19th Asian Games)全球矚目,就算不太熱衷(enthusiastic)的朋友,也難免受精彩的開幕和閉幕典禮(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ies)所吸引。趁這個好氣氛,多做運動,同時也學習一些相關詞彙。
比賽開始前如何準備
要成為這項國際盛事的東道主(host),需要透過申辦(bidding process),在確立為主辦國後,當然要籌備(development and preparations),除了興建運動場(stadiums),做好住宿和交通等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原來也不容易,能成功辦好,值得我們引以為傲,We take pride from the successful hosting。但是主角仍然是運動項目(games)和代表今屆的會徽(emblem)、吉祥物(mascot)和口號(motto)。
競賽項目應是Discipline
競賽項目,即是大型運動會中的分項的英文是什麼,不只你,我也在學習中。我本以為叫Events之類,再看大會的英文網頁,才知應是Discipline。Discipline在紀律之外,也用作類似專項的意思,用上這字含有敬意,同時較為精準;當一位先生自稱科學家,我可問他的discipline,他的答案便會更細緻,例如天文物理學家、生命科學或量子計算專家之類。
大部人注目的,當然是主流(mainstream)項目的足球、籃球、羽毛球(badminton)和乒乓球(table tennis)。亞運會亦不用顧慮美式叫法,足球叫回football而非soccer,七人制橄欖球則是Rugby Sevens,也不需把乒乓球叫ping pong ball。
打開話題是溝通之門,如與人交流較冷門的運動,對方必定樂意抽空和你練習英文。我找了一些比較冷門項目的相關英文名,同樣用一支棒打走對方的球,原來分棒球(Baseball)和壘球(Softball)。馬術的英文不是horse skill而是Equestrian。木球是由兩隊用有板面的木棒來對壘,所以它也叫板球,但它不是Wood Ball更不是Board Ball,而是Cricket。水球是water polo,不是water ball。
「現代武林大會」稱作Games
運動會叫Games,但電競項目不是Games Sports,而是Esports。
馬拉松(Marathon)一向特別受尊重,因為僅是把賽事完成已很了不起。另一個十分了得的別號是十項全能,英文不是Can do all ten,它是Decathlon。另外技術加體能還有鐵人三項(Triathlon)和現代五項(Modern Pentathlon)。
有兩項我原以為我比較熟悉,但看清楚才知道正確英文名稱,田徑看起來是Track and Field,但實際卻是Athletics。細想下中學時的田徑日,還真的叫Athletic Meet。
另外一項是Breaking。我做運動也常常take break,為何休息會是一項運動?原來是霹靂舞,為何不叫Breakdance令人費解。另外看到Go,有點莫名其妙,去哪裏?原來是圍棋,這發音竟源自日語而非漢語。
今次運動會堪稱「現代武林大會」,除了西方的射箭(Archery)、射擊(Shooting)、擊劍(Fencing)、拳擊(Boxing),摔跤也有兩類:摔跤(Wrestling)和克拉術(Kurash),後者是來自烏茲別克的傳統摔跤。東方的武術有柔道(Judo)、柔術(Ju-jitsu)、空手道(Karate)與跆拳道(Taekwondo),最後還有我國的武術(Wushu)。
◆康源 專業英語導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