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因為害怕人潮擁堵,我從不在假期出門,今年也不例外,只窩在家裏碼字,抽空在網上把短劇《平原上的摩西》看了一遍。
對這部短劇感興趣,是因為之前讀過它的小說原著,作家雙雪濤以1995年前後國企改制,在下崗潮之後人們的走投無路,下崗家庭的貧困、掙扎,人心惶惶之下的混亂為背景,寫了一個罪惡與救贖的故事。我喜歡作家筆下的傅東心,她是個安靜的人,喜歡讀書寫字畫畫,活在自己的夢裏,在那個年代,這樣的人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包括自己的丈夫。但傅東心有自己的信仰和夢想,她把夢想寄託在鄰家女孩李斐身上,給李斐補課,教她讀《聖經》,給李斐講《出埃及記》,似乎在救贖被現實困住的自己。
作家大抵是認真讀過並理解《聖經》的,在《摩西五經》裏,摩西作為上帝的僕人,用摩西律法,用種種神跡,用與人類永遠同在的上帝的護佑,對人從肉體救贖到精神救贖;在《平原上的摩西》中,李守廉在動亂時期救了傅東心的父親,自己都自顧不暇的時候還幫朋友孫育新開診所,孫天博對李斐無私的憐惜、關愛、照顧,傅東心也一直不斷地給李斐講課教學,李斐因此對自己和青梅竹馬的莊樹的約定真誠地堅持,而莊樹亦堅持自己的正義信念……
小說中有一段寫到傅東心在給李斐上課,講到《出埃及記》時被打斷,她對李斐說:「無須信,欣賞行文中的元氣。」話很短,但無論是從藝術欣賞的角度,還是《出埃及記》被放到這個故事裏的氣韻來看,都有着一股蒼涼的巨大的力道和氣勢。短劇裏把這一段改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話:「我們首先要善良,其次要誠實,再次永遠不要相互遺忘。」或許導演是想讓更多的觀眾看懂。
改編成劇的《平原上的摩西》只有6集,導演也應當是喜歡文學的,透過鏡頭,似乎能看到那些透明的文字在一旁輕緩地敘述,很符合我的胃口。拋開故事不論,這實在是一種任性而奢侈的拍攝方式。
看了劇,又難免刷點短視頻看看新聞,而在這個長假期裏佔據各大視頻熱門的幾乎都是「爆雷」恒大集團破產,令老百姓擔責負債的信息。新聞裏,有數十萬購買了恒大地產項目的業主可能要面臨無法交房、退款難、維權無門的窘境,許多短視頻裏都有業主們或憤怒、或無奈、或絕望的控訴和求助,一時間彷彿又讓人看到了許多年前那股下崗潮的混亂和掙扎,再加上多數人尚未從新冠疫情導致的窘困中走出來,更是雪上加霜。
在《摩西五經》裏,上帝讓有罪之人在路上漂泊,兜兜轉轉40年,新生的下一代受上帝護佑,才能進入幸福光明的應許之地,《平原上的摩西》借了它的象徵意義,因為「善」的堅持和希望,也有了一個善的結局。
不知道新近的「爆雷」事件的結果將會如何,唯有為所有面臨困境的人們虔誠祈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