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和她以文學為題材的港彩作品。
◆岑盈慧的《玉兔照中秋》
◆周小某融入漫畫元素的港彩作品。
◆何廖綺玲和她的作品《廣彩人物花鳥將軍罐》。

技藝發源於廣州的廣彩,傳承到香港後,展現出東西文化交匯的多元面貌,亦加入不少本地色彩。藝術家們從香港日常、文化與歷史中提取元素,以廣彩技藝繪製彩瓷,形成了獨特的港彩。Artspace K近日舉辦「遇上港彩——香港彩瓷藝術」展覽,展出藝術家何廖綺玲、岑盈慧、鄭敏玲、李慧心、十三月、李潔如、愛卡及周小某共90件糅合當代元素的港彩作品。這8位藝術家各自擁有不同藝術背景,但同樣熱衷於傳承及推廣廣彩工藝,推動了屬於香港的彩瓷藝術文化發展。

何廖綺玲致力於鑽研廣彩與港彩的創作,她曾學習西洋彩瓷繪畫,並拜訪多位彩瓷名師學藝。她的作品融匯中西技法,配上獨特構圖組合,帶出一份本土文化情懷。何廖綺玲說:「西洋彩繪講究薄彩,廣彩雖是厚彩,但厚得不重,仍然可以保留到通透立體的感覺。」今次她展出作品《廣彩人物花鳥將軍罐》,罐身布滿如百蝶與萬花綻放、壽桃、牡丹等紋飾,充滿吉祥美好寓意。

愛卡的作品原本以插畫繪圖為主,2020年至2021年參加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完成廣彩傳承課程後,她開始將小說內容加入港彩作品中,是次展出《紅樓夢》及《傾城之戀》兩部經典著作系列作品,後者所繪正是展覽舉辦的影灣園外,建築與噴泉的風光景色。在她看來,在彩瓷上加入文學元素是非常自然且充滿樂趣的探索:「廣彩喜歡用開斗方的方式,形成空間布局,即在邊飾內,再開出一個個扇形空間,並在其中繪畫不同圖案。那麼構圖就是確定了,我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創意填滿它。」愛卡說。

漫畫家周小某則將漫畫元素放入港彩創作,她覺得港彩中的斗方像是漫畫裏的分鏡,於是試圖將漫畫分鏡語言運用在港彩作品上。她的作品題材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她的瓷盤上,繪着打麻將、機場送機、遠程打邊爐等充滿現實氣息的場景,引人共鳴。十三月的作品則充滿對香港生活文化的觀察,如「三角街」、「四方街」畫的就是地區新舊交融的景象,花窗、鐵閘、地磚、咖啡,盡顯在地風情。她的另一作品《雪糕古今》亦充滿趣味,一件是古時妃子食冷飲的畫面,另一件則是雪糕車旁購買雪糕的孩童,相互呼應。

鄭敏玲展出一系列以貓為主題的作品,如「見貓發財」、「貓肥屋潤」等。陶藝家李慧心帶來富有香港本地生活文化特色的麻將遊戲,另有創作不規則的瓷片,隨着瓷片自然的形態隨心繪上吉祥圖案。李潔茹的創作以「兔」為主題,她希望可以尋找港彩的傳統圖案和胚體中的聯繫,令兩者相輔相成。 ◆文、攝:黃依江

展覽:遇上港彩——香港彩瓷藝術

展期:即日起至2024年2月18日

地點:淺水灣道109號

影灣園商場G105-106 Artspace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