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被稱為「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是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

20世紀七十年代,中國開展了第一次大規模的青藏科考,全面完成了260多萬平方公里的考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17年8月,中國正式啟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

六年來,隨着第二次青藏科考持續深入,科考隊涉及的高海拔極端環境區域作業內容也越來越多,推動科考與登山融合、促進新科學發現的需求也愈發強烈。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科考活動常常與登山運動緊密結合。「20世紀五六十年代,山峰的登頂也叫登山科考,登山是第一目標,而科考工作能做多少是多少。」姚檀棟介紹,後來中國科研人員作為獨立力量在高山開展各類科學考察。

2022年和2023年,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連續兩年組織實施珠峰科考,取得了豐碩的科學成果,實現了「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的戰略轉變。

安寶晟介紹說,卓奧友峰科考充分發揮了院士的戰略科學家領銜作用和科考隊建制化優勢,順利完成了由科考登山人才擔綱的峰頂科考任務,標誌着中國「科考登山」進入常態化模式。

「以前作為登山運動員來說,只管登山。現在身份轉變為科考隊員,完成科考任務才是我們的第一目標。」卓奧友峰科考登頂隊隊長、中國科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德慶歐珠說。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