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中國自主研發海洋拖纜地震勘探採集裝備——「海經」系統,即將完成水深達3,000米深海區的勘探作業,之後將發布深水地層構造圖。這是中國自主裝備首次進行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業。
根據央視新聞報道,拖纜地震勘探技術是世界上探測海底地質結構最直接、最經濟、最高效的方法。中國自主研發製造的首套拖纜模式地震勘探成套採集裝備,由震源控制、拖纜採集、綜合導航以及定位與控制等多種裝備系統組成。
突破22米作業水深沉放深度限制
報道稱,「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在此次作業中,將「海經」系統中的10條超過8,000米長的電纜依次布放到海水中,沿航線進行2,500平方公里的海面拖纜採集作業,實時完成震源和檢波點的地震數據採集。海洋石油720船隊經理劉建軍介紹,相關設備完全鋪開的話有1,400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
「海經」系統突破了進口設備22米作業水深的沉放深度限制,實現了從小道距到常規道距全系列覆蓋,具備二赫茲超低頻頻率信號採集能力,大幅提高海洋地震勘探精度和資料品質。
有助保障海洋油氣開發自主可控
為什麼非要去那麼深的海底去勘測?其實,目前深海已經成為全球油氣資源開發的重要增長點。 央視報道指出,用自己的裝備進行勘測,摸清家底,對保障中國海洋油氣開發自主可控、推進深遠海油氣資源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海洋石油720」作業工區位於珠江口盆地鶴山凹陷,預測蘊含豐富的油氣資源,是中國海洋油氣勘探新區。船隊計劃利用60天左右的時間,完成約2,500平方公里區域的三維地震採集工作,通過獲取的地震數據可以清晰觀測到海底地層的地質特徵,進而發現油氣資源聚集區。一旦落實一批潛力構造,有望打開中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新局面。
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地質師劉軍表示,通過三維地震資料採集處理,可以落實鶴山凹陷的結構、沉積充填和油氣運移等基礎石油地質條件,為中國海洋油氣勘探挺進3,000米超深水打下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