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印度洋島國馬爾代夫周六(9月30日)舉行總統選舉決選,持親中立場的「進步大會聯盟」候選人、首都馬累市長穆伊祖勝選,擊敗尋求連任的馬爾代夫民主黨候選人薩利赫。路透社和法新社等外媒稱,穆伊祖外交政策主張遏制印度對馬爾代夫的影響力,對於具重要戰略地位的馬爾代夫,今次選舉或會讓其外交政策「向中國靠攏」。
馬爾代夫選舉委員會公布結果顯示,當日合共逾24.6萬名選民投票,投票率超過87%。穆伊祖獲得約54%的選票,薩利赫獲得約46%的選票。薩利赫已在社交媒體上祝賀穆伊祖當選。45歲的穆伊祖將於11月17日宣誓就職,總統任期為5年。
或要求印度撤走軍隊
薩利赫在2018年選舉中以壓倒性優勢戰勝時任總統亞明,就任後推翻亞明「反對印度」方針,轉為奉行「印度優先」政策,印度則向馬爾代夫提供數百萬美元的基建融資和安全援助。穆伊祖則主張遏制印度在馬爾代夫的影響力,推動「去印度化」運動,承諾就任後會要求印度將數架偵察機和約75名軍方人員撤出馬爾代夫。
出於地緣位置考量,與區域內其他國家建立更緊密聯繫,是馬爾代夫政治傳統一部分。不過印度優先政策在馬爾代夫引起不少爭議,政界人士尤其「進步大會聯盟」認為,影響力日漸擴大的印度會主導馬爾代夫政局,長遠對馬爾代夫主權構成威脅。分析認為穆伊祖勝選後,在加強與中國聯繫同時,也會維持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謹慎參與各類區域組織和多邊框架。
馬爾代夫政府多年重視與中國發展關係。今年2月,馬爾代夫駐華大使阿茲瑪在慶祝馬爾代夫與中國建交50年時表示,中國是馬爾代夫重要的經濟和雙邊發展夥伴,為馬爾代夫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馬爾代夫和中國之間的商業聯繫是兩國長期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相信兩國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將在今後繼續擴大和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