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燁

俄烏衝突已經持續一年半以上,美西方國家民間對於軍援烏克蘭的態度,已經由最開始的非常積極,發展到現在出現愈來愈多的反對聲音。美國這次的「險些停擺」鬧劇,還有同日舉行的斯洛伐克選舉結果,都反映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儘管美西方國家的政府仍然企圖繼續利用軍援來延長俄烏衝突、削弱俄羅斯,但在「長貧難顧」的民眾心聲下,美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絕不會是無上限和無了期的。

美國的債務上限爭議和「停擺」的鬧劇,近年幾乎每年都會上演一次,雖然每次「危機」幾乎都會在最後一刻得到「解決」,但共和民主兩黨議員還是演得樂此不彼。不過與往年不同,今年這場鬧劇多了一個新演員—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因為這次撥款最大爭議在於對烏克蘭的新一輪軍援。雖然澤連斯基上月中就曾親赴華盛頓,試圖說服美國政界維持對烏克蘭的支持,但共和黨部分議員仍然以美國民意不支持繼續援烏為由反對短期支出法案,導致共和黨領導層和民主黨在最後關頭不得不將援烏條款從法案中抽起,「擇日再議」。

儘管共和民主兩黨的議員事後都「拍心口」保證有信心可以在未來幾周另行通過援烏撥款,美國總統拜登在為法案簽字時,也表明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中斷對烏克蘭的支持,但觀乎個別共和黨議員的強硬態度,援烏撥款最終是否真的能夠過關,還是未知之數。

就在同一天,歐洲北約成員國斯洛伐克舉行的國會大選中,被外界視為立場親俄的前總理費科領導的在野社會民主黨,成功取得最多票數,有望重新上台。費科選前已經多番揚言反對援助烏克蘭,包括不再向基輔提供彈藥,更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他領導的政黨成功上台,顯示了反對援烏的主張,在北約成員國之內已經獲得一定的支持。

隨着俄烏衝突持續日久,美西方國家的民眾開始對於應否繼續無上限和無了期地援助烏克蘭感到疑問,相信在未來幾個月的其他歐洲國家選舉中,將會有愈來愈多表明反對援烏的候選人當選。雖然這個趨勢未至於會短期內大幅改變美西方援助烏克蘭、削弱俄羅斯的策略,但肯定會形成一定政治壓力,尤其是當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漸漸逼近,拜登面對的壓力將會愈來愈大,難保屆時美國不會像對阿富汗一樣突然撒手不理,到時候澤連斯基可就要另謀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