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艷莉 香港貴州商務促進會會長 香港青年議會副主席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傑出青年企業家頒獎典禮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將全力為青年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提供到位的支援,今年內將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建立一站式平台,為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的青年提供更廣闊的發展舞台。
不少香港青年有意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個人事業,然而未能準確掌握內地市場環境趨勢,加上缺乏在地人際網絡,往往令他們對北上發展卻步。有些已在當地創業的「先頭部隊」亦反映,在尋找客戶和合作夥伴上面對困難,亦花不少時間和精力摸索稅務等與香港不同的制度。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攜手粵港兩地大學、非政府機構、創投基金等,建立一站式的資訊、宣傳和交流平台,提供更全面、更到位的支援,將有效掃除港青北上發展的障礙,協助他們搭上大灣區創新創業快車。
大灣區是港青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切入點,而科技創新則是港青助力國家建設、成就個人發展的重要路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日前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4年蟬聯全球第二名,可見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潛力無限。中央早前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對深港園區協同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明確了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推進路徑,標誌着河套區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更為香港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特區政府應善用河套區的發展機遇,與深圳政府協商落實,全力推動,提供資金、稅務、技術、生產、銷售等優惠政策及援助,鼓勵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相關青年專才落戶河套創業,並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及科技企業緊密合作,為港青提供更多實習和就業機會,既為園區的持續建設充實人才庫,也將園區建構成港青進軍大灣區的綠色通道。
與此同時,特區政府亦應持續深化各項配套措施,包括研究擴大現時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資格至各大專、高級文憑學生,注資青年發展基金,提供更到位的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協助青年創新創業,為港青發展拆牆鬆綁、創造條件。
在國家不同的發展階段中,香港一直扮演着獨特和重要的角色,為國家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貢獻。香港青年適逢其時,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更應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抓緊大灣區的發展機遇,提升個人競爭力、展示創新創業精力,在國家舞台一展所長、成就夢想,為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