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蔚 立法會議員 註冊社工
社署推出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社區券)今年9月起恒常化,並實行新措施,長者可以透過社區券,租用與樂齡科技相關的產品,以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和減輕照顧者的壓力。政府與安老業界正聯手推動樂齡科技,設立基金及平台,鼓勵創科公司研發產品,但「樂齡科技」入「屋」的情況仍有不少阻礙。
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在2039年每3個香港人就有1人為65歲以上的長者。本港85歲或以上的人口更將於2040年超過50萬,社會對醫療及護理服務的需求定將增加,因此須要善用樂齡科技,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和自理能力。現時「居家安老」長者佔整體長者人口超過九成以上,現在除了「平安鐘」應用比較普及,其他樂齡科技似乎比較少「入屋」,有團體曾經做過關於樂齡科技的調查,長者對於樂齡科技產品「卻步」的原因,除了價錢昂貴外,擔心不懂使用科技產品、購買途徑亦是主要因素。
在推廣使用樂齡科技產品方面,為免有長者因租錯產品而造成不必要的受傷,建議政府可以透過聯同地區、青年組織、非牟利團體、創科公司,培訓有相關知識的樂齡科技大使,向長者推廣使用樂齡科技的產品。現時,有部分非牟利團體已開展相關計劃,例如紅十字會營運的賽馬會「a家」,位於沙田火炭的場地展示不同的樂齡科技產品,有專門的樂齡科技大使介紹不同樂齡產品的用法,例如餵食機、電動輪椅等,教導長者或者照顧者使用,消除「科技壁壘」,讓長者或照顧者能夠建立「數碼自信」,帶「樂齡科技」入屋。
另外,地區康健中心可以定期加入一些樂齡科技產品,用作展示推廣,讓長者在「社區復康」及「慢性病治理」的同時,增加對樂齡科技產品認識,方便日常生活。
政府與安老業界近年亦積極推動樂齡科技,透過社創基金和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鼓勵安老業界使用樂齡科技產品,同時鼓勵創科公司研發樂齡科技的產品。雖然政府積極透過不同方式引入樂齡科技產品,設立樂齡科技平台,配對不同院舍,或者非牟利機構使用樂齡科技產品;但是,有關的平台未有個人用家服務配對的功能,長者或者照顧者如果需要樂齡科技的產品服務,須要個別到不同的團體找尋服務,對於用家十分不便。建議平台引入互動性的問答諮詢,透過用家的需求,推薦不同的樂齡科技產品,或者機構服務,以便利長者或者照顧者使用樂齡科技的產品及服務,提升生活質素。
隨着政府與業界加強推動樂齡科技的應用,社會各界對於「樂齡科技」的認識相信會逐漸加深,以應對「超高齡社會」的安老問題。樂齡科技的普及化,有助於長者居家安老,透過不同的樂齡科技產品協助生活,幫助照顧者「有資源」地照顧,讓長者能夠安享晚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