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朋友向我求助,一般來說,朋友、學生的情緒問題,我會直接轉介予其他輔導員, 精神問題更會轉介到精神科醫生跟進。愛莫能助最能形容這情況,但唯獨一個情況我會破例試一下,這個例外就是失眠。
一般來說,我過往接觸的個案其實很少是單純失眠,失眠者多數伴隨焦慮或抑鬱,處理失眠時也需要同時處理其他問題。但如果只是單純失眠(Insomnia),那則好辦得多。
單純失眠的問題很多時候是一種思維上的困境及錯誤行為所致,因擔心失眠而不能入睡,失眠後又不自覺地更擔心失眠,由此更形成了一個思維困局。
另一個影響到睡眠的質素是睡前的行為,如在床上刷手機甚至玩遊戲機等。這些習慣很多時會讓我們的大腦活躍起來,並會削弱我們潛意識中的一個道理:「床和睡覺是連結在一起的。」
只要在思維及行為上稍作改變,失眠就會迎刃而解。可試試冷靜認真的看待自己的睡眠,到底是睡少了還是睡不了?失眠的後果會否高估了?在行為上,最直接的方法是別再在床上玩手機。
出去走走好過在床輾轉
我們也可參考我們中國古代人的行為、不知道大家有否讀過《傷歌行》? 傳說是魏明帝曹叡所寫,當中開首的一段:
昭昭素明月,暉光燭我牀。
憂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長!
微風吹閨闥,羅帷自飄颺。
攬衣曳長帶,屣履下高堂。
這裏除了說明作者失眠外,也看到他在失眠後不是選擇在床上堅持到底,而是選擇起床走走。
「不犯睏不在床」是一個改善失眠要建立的習慣,嘗試過入睡直至輾轉反側也無效時,就不要太過糾纏。最好能做到睡意一來便上床,沒有睡意就起床。
清熱藥劑安神助眠
失眠這個問題,古人做過很多研究,在東漢醫聖張仲景(150-219)出現前,人們多以針灸或藥物治療、調理,到張仲景提倡以酸棗仁湯等方劑醫治失眠,並記錄在其著作《傷寒雜病論》後,人們便開始以張的方劑去醫治失眠。
從中醫的角度,失眠就是要先安神,後清熱除煩,今天我們還有歌訣可唱:「酸棗仁湯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養血除煩清虛熱,安然入睡夢香甜。」
一般來說,很多朋友在戒除不良習慣後,睡眠質量多有改善。但為了讓計劃能順利執行,我們多數會一起設計一個有趣的啟動禮:把不同的活動安排得滿滿的,盡量剝奪睡眠時間,甚至乎第一天不睡覺,然後在固定時間上床休息,這種啟動禮多數會讓朋友們重新戀上他的床。
劉國輝老師(學研社成員,在大專任教心理學十多年,愛用微觀角度分析宏觀事件,為朋友間風花雪月的話題作準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