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螢火蟲之約》
作者:羅大佺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螢火蟲是美麗的,牠的光芒在漆黑的夜空一閃一閃地飛翔,給夜行者以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去翻過道道山岡尋找思盼的親人,建設溫暖的家鄉。螢火蟲渺小,生命短暫,但牠卻有着犧牲自己,照亮世界的胸懷——無私、奉獻、助人。作家羅大佺就是以這個美麗的螢火蟲為寓意,創作了這部被中國作家協會列為2021年度定點深入生活項目扶持作品、被四川省作家協會列為2021年度重點扶持作品的長篇小說《螢火蟲之約》。
這部作品是作家第一次以長篇小說這種文學形態來對「故鄉題材的創作」,以滿腔深情和憂患意識,敘寫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在社會轉型時期的「三農」問題,反映了一些不容迴避的社會現象,更多的是描繪了大山深處藥王谷鎮農民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和在惠農政策的扶持下,懷揣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經過不懈的追求和奮鬥,終於在貧瘠的土地上,把螢火蟲所寓意的美好意境轉化為美好現實——鄉村振興,農民富裕。
作品始於螢火蟲的美麗幻想,並以此作為一條貫穿全書的線索,增強了小說的審美情趣。羅大佺擅長散文、詩歌的創作,善於構造意境和渲染情感,在開篇中就塑造出一個個雕像般的人物,奶奶、媽媽和孫子,在看夜空中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奶奶說螢火蟲飛過的地方「花兒美,草兒香,神仙也嚮往」,媽媽說「神仙呀,就是能夠幫助我們實現願望的好人……」揭示了這部作品的主題,也為小說營造了神話般的色彩。作家對於螢火蟲的讚美,細膩抒情,如「閃着光亮的螢火蟲忽然飛起」,在漆黑一片夜幕下的竹林裏,「像絲絲飄舞的銀線」,類似這極具詩性的語言打破了小說敘述性語言的沉悶,平添了小說語言的空靈感和詩意美。
在創作的過程中作家注意運用螢火蟲來襯托、刻畫人物性格,如在羊一莊老師夜間追蹤斑鳩那一章,以螢火蟲的飛舞和那點點螢光,誘引着「身體瘦瘦的,臉上透出憔悴的神情」,白天在學校操場上是「兩眼呆呆地望着天空」的斑鳩,此時在螢火蟲的後面,他「忽而屏聲靜息,忽而一躍而起」捕捉螢火蟲的形象,演繹了這個身負沉重生活壓力男孩的另一面——天真活潑的內心世界。同時,以螢火蟲在關鍵時刻的「出場」,來推進故事情節的矛盾迭起波瀾,如在羊一莊幫助斑鳩捉螢火蟲那一章,問他都是高中生了,為什麼整天捉螢火蟲這麼貪玩?回答是為了給妹妹玩。又問,妹妹為什麼不和父母在一起?為什麼不上學?剛才還快樂的氣氛突然在一瞬間沉默了,因為斑鳩不願意道出家中的不幸,使情節在坦途之上又遇斷崖。再比如,斑鳩考上了大學,在他為上不上大學的猶豫之間,他看到飛舞的螢火蟲,「螢火蟲啊螢火蟲,媽媽說你是小仙女的化身,那你告訴我,我上大學去了,我妹妹怎麼辦?」這時,三個人走進院壩,其中一位「瘦瘦的身材,乾淨的衣服,微黑的臉龐上有一雙好看的眼睛」的中年婦女,啊!這不就是失散多年的媽媽,他雙膝跪下,大叫道:「媽媽,媽媽……」在螢火蟲的飛舞間把故事情節推向高潮,達到了「悲莫悲兮生別離」催人淚下的藝術境地。
作家在螢火蟲閃爍的光彩間,塑造了具有時代氣息,充滿理想精神的人物形象,其中,着力塑造的人物斑鳩,始終映照在螢火蟲的明亮、溫暖的螢光裏成長。他「望着夜空中飛舞的螢火蟲」,「想起每到困難的時候,都是螢火蟲給了他精神力量」,在上大學的前夜,他默默發誓,永遠銘記螢火蟲傳說的美麗,永遠與螢火蟲為伴,「永遠也不離開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在大學畢業後,踏上羊一莊、張蝶蝶等一代青年先鋒的道路,斑鳩毅然決然地回到了故鄉,成為心中懷有光明和理想的青年,要用學到的科技知識改變家鄉的貧窮面貌,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在羊一莊、張蝶蝶等的幫助下,在兒時夥伴竹小根、兔子、冬狗等村民的積極參與下,依靠當地治理良好的生態環境,建設了螢火蟲螢光大峽谷,使過去窮困的三瓢水村成為開展獨特風情旅遊業的世外桃源,拉動了山區系列經濟的發展,幫助村民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斑鳩這個人物形象是這麼清晰、可愛地站立在我們讀者的面前,至此作家完成了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完成了以螢火蟲的螢光為一條金線貫穿全書的任務。最後,作家再次以抒情的筆觸寫道:「黃昏來臨,當一群群螢火蟲飛向夜空,藥王谷鎮的夜空銀光閃閃……」作家在這裏把螢火蟲賦予了一種精神,寄託了一個希望,這不僅是對美麗螢火蟲的讚美,那是對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讚美,更是對羊一莊、斑鳩們這些扎根山村,甘願奉獻,創造美好的這一代代青年的讚美。◆文:王宏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