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香港工業家不單是香港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更在國家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香港未來會繼續穩步發展,國家的政策扶持必不可少,自身亦要有策略藍圖,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過去數年,香港經歷不少風雨,由黑暴到世紀疫情,好不容易才走出困局,然而經濟復甦步伐不似預期,股市及樓市均表現疲弱,而且外圍地緣政治形勢又越趨複雜,全球兩極化角力未解,俄烏衝突持續,加上通脹肆虐,息口高企,香港經濟情況可謂十分嚴峻,需要有破局思維,才能譜出新章。

我非常榮幸日前以廠商會會長身份率領一行逾40人的代表團前赴北京,展開為期4天的訪問,希望得到國家領導人指路引航,並為港商在貿易、發展內銷市場以及「新型工業化」等領域向中央爭取更多政策支持,以推動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代表團獲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會見,他充分肯定廠商會的愛國愛港傳統,以及為國家改革開放事業和香港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夏主任又勉勵廠商會繼續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在維護國家安全、促進香港繁榮穩定、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方面更好發揮作用。

加入新元素推動經濟

國家無疑是香港最強大的後盾,但打鐵還需自身硬,香港自己亦要爭氣。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10月下旬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需要為香港未來的短中長發展定調,今年初啟動的「你好,香港!」及現時的「香港夜繽紛」,概念及方向正確,但需要不斷加入新元素,才能持續有效刺激經濟,而不是曇花一現。

事實上,除了旅遊業及帶動消費外,工業及貿易發展亦不能忽略。

一方面,香港要盡快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以避免被邊緣化,另一方面爭取國家支持,加入更多區域性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探討「預先自由貿易協定區」的試點和進一步爭取更有利港商開拓內地市場的措施。

同時,在創科方面,憑着「港研」能力和「港產」實力,香港應更積極地利用自身在科技和「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協助國家解決「卡脖子」的問題,例如研發或引進海外的晶片製造技術和物資,從而打造高端晶片的完整產業鏈。

宜制定工業發展藍圖

最後,創科及新型工業化是香港經濟新增長點,建議特區政府從「科技產業化」和「產業科技化」雙向推進,制定「香港工業發展藍圖」,並參考內地「新型工業化」戰略,全方位推動新舊產業以及本地和境外港資企業邁向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最重要是建立系統化功能,讓港產科研成果可以轉化為實質的經濟效益,同時協助傳統產業借助科研「升級轉型」,實現由0到1、由1到N的無限可能。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