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林語堂先生形容北京有多個比喻,我最喜歡:北平像是一棵古木老樹。一棵有年頭的古老大樹,有根有幹,有枝蔓,枝繁葉茂,根脈深入地中,藉之枝葉得以暢茂,地下有多深,樹就有多大。它包容新舊,兼納華洋。北京人的大氣包容,別的地方難以相比,北京,不會對外省口音的人另眼相看,這一點,香港就做不到。

北京人熱情,有人情味。幾天前,在北京參加北京文化論壇盛會,一天,朋友請去國家大劇院看歌劇《拉克美》,這是大劇院與馬斯喀特皇家歌劇院等三家外國歌劇院聯合演出,現在北京各類的大型演出很多,都是「高大尚」,簡直看不過來,這話題容後再談。

會議結束已經6點半,飯也不吃急忙出門,北京飯店離國家大劇院很近,飯店門前就有地鐵,急忙衝下去。先要買票,我沒有北京交通卡,人工售票窗門閉鎖沒有人(為什麼繁忙時期不設人工服務?),只有自動售票機,還好我是香港來,多少明白些,外國遊客就完全摸不清門路了。我站在售票機前發呆,北京有近十條地鐵線,卻怎麼也找不到要搭乘的1號線,時間緊,急得我一頭汗。這會,身邊來了一位中年女子和老公,還帶着小孩,也在買票,他們見我為難的樣子,女子笑着詢問,馬上動手為我找到「1-八線」(為什麼「1號線」是這種標示?)。她用手機支付代我買了票,我把手握的票錢給她,她怎麼也不肯收,只說:「快上車吧!只坐兩站就到了。」多好的北京人!

中國要成為文化強國,建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大國,北京是首都,是重鎮橋頭堡,是中華文明的有力見證,北京要展開文化胸懷,成為全國文化的中心,這是中央賦予北京的重任。每年一度的北京文化論壇,已經升格為國家級、國際性論壇,邀請重量級中外專家、學者,以「傳承、創新、互鑒」為主題,深入探討如何建好北京,用文化藝術裝點宣揚北京。

會上我發言說到北京,我是話劇作家,說起北京話劇,有些人會有一種錯覺,講北京話就是寫北京。其實,以北京味為立身之本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要保持的不是北京話和北京味,而是北京人情,那種謙遜、禮讓、客氣,叫真兒、大氣、開放包容、兼收並蓄,如果這些消失了,北京人藝就不是北京人藝了。北京題材沒有地域限制,這和其它地方不同,像京劇、京味話劇,不但在外省,在世界都被接受、受歡迎,有共融性的北京文化值得研究。

哦,加油,我的大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