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前不久,我在歷時一個多月的長途旅行結束後回到家,發現一群馬蜂趁我不在,明目張膽地把我的家當作了它們的家。
我是在爬到前院的拱門上修剪那些長得披頭散髮的爬藤時發現馬蜂窩的,拳頭大的蜂巢掛在藤蔓後的門框上,幾隻足足有五六厘米長的黑色的大馬蜂正無聲地在蜂巢上忙碌着,我用剪刀「咔咔」地剪旁邊的枝條都未影響它們的築巢工作,倒是把我嚇了一大跳,趕緊停止我的工作,逃一般丟了剪刀,幾步就下到地面,收起梯子竄回屋裏,飛快地給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打電話,請他們派人來處理。
物業公司來人看見那樣大的馬蜂也是嚇了一跳,擔心白天捅蜂窩會受到馬蜂的攻擊,答應晚上再派人來處理,並囑咐我晚上躲在家裏不要出門,以免被馬蜂螫傷。於是我在家躲了幾個晚上,每天白天出門依然看見那個馬蜂窩高懸在拱門上方,人從下面走過,馬蜂並不主動攻擊。我便放下心,拖延症又發作起來,沒再催促物業公司,半個月就過去了。正趕上颱風季,風球高高掛起,低低落下,風不大,只斷斷續續地下了半個多月雨。
一次打着傘到院門外扔垃圾,抬頭一看,拱門上的蜂巢體積竟大了一倍,雖是雨天,仍有幾隻馬蜂趴在蜂巢上,巢口已有多處白色的蜂蠟,看來很快就會有下一代的小馬蜂出現了。想像自己不久以後在自家院子進進出出時頭頂都會面臨一大群馬蜂的威脅,我頓時「惡向膽邊生」,馬上回屋抄了一把掃把,一手執傘當盾牌,一手用掃把迅速地將馬蜂窩捅了下來,蜂巢上的幾隻馬蜂在雨中飛向遠處,馬蜂窩也被我掃地出門,扔進了雨中的垃圾桶。
後來一些朋友得知我未做任何防護措施,徒手捅了馬蜂窩,在讚我「勇」的時候不免為我感到後怕。他們不知道的是,雖然我也有安全意識,怕被馬蜂螫了會中毒,但是捅馬蜂窩其實是我小時候的遊戲。小時候我和男孩子一樣的調皮,每逢暑假,上山逮鳥、下河抓魚的事樣樣不落,有時天氣實在太熱,被大人管制着不許出門,也照舊想得出好玩的點子。
父親在門前種了幾棵絲瓜,絲瓜架子又高又大,從菜地一直搭到屋簷下,絲瓜一邊結果,一邊還開了滿架子的花,我們在絲瓜架下可以乘涼、可以賞花。有一種大肚子的馬蜂最喜歡絲瓜花,夏天只有清晨涼快,天剛亮,馬蜂就成群結隊地來採蜜了,一群孩子便拿了長竹竿,竿頭綁上塑料袋,像網蝴蝶一般將馬蜂抄進塑料袋裏困住,又小心地塞進大玻璃瓶中,瓶蓋上扎幾個孔給馬蜂呼吸。瓶中裝的馬蜂多了,一起撲扇着翅膀嗡嗡嗡地叫,聽得孩子們哈哈哈地笑,一點也不覺得呱噪。末了,打開瓶蓋放走馬蜂,第二天又是如此,樂此不疲。
孩子們放走抓到的馬蜂,是希望它們第二天還會回來,遊戲還能繼續。但是只要見到馬蜂窩,還是照捅不誤,因為馬蜂不好吃,馬蜂窩裏的蜂蛹可是人間美味,哪怕被馬蜂螫過,疼過,抓馬蜂和捅馬蜂窩都還是大家假期裏最大的樂趣。等到雨過天晴,再去修剪拱門上的藤蔓時,看到曾經有過蜂巢的地方空蕩蕩的,但還有十幾隻馬蜂停留在那裏,我就站在旁邊,它們竟沒有一隻來攻擊我。我忽然有點後悔自己的殘忍,令這些馬蜂如今無家可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