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希望學生熱愛中國歷史文化,親自帶隊遊學。 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1983年,丘成桐於波蘭獲頒菲爾茲獎,成為首個華人菲爾茨獎得主。 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數學大師任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院長 預言十年內中國數學會領導世界

去年4月,清華大學宣布,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從哈佛大學退休,受聘成為清華大學講席教授,這意味着,在美生活和工作50餘年後,這位國際數學大師全職回國任教。九月初秋,身任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求真書院院長的丘成桐在清華園靜齋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暢談自己正傾力推動的數學領軍人才教育理念、他的家國情懷,以及對提升中國基礎科學研究水準的赤誠和遠志。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

通過多年來穿梭東西方的觀察和經歷,尤其是深入思考近年來中美科技競逐的得失與經驗,丘成桐指出,基礎科學研究的積澱薄弱,是中國高科技發展「卡脖子」現象的根源。數學是科學之母,中國要想擺脫技術「追隨者」角色,引領世界科技發展,需要培養數學領域最尖端、最前沿的領軍人才。丘成桐堅定地認為,儘管美國仍在大部分科技領域保持領先,但是中國正在走正確的方向,且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積累,加之有十四億人口的巨大人力優勢,要迎頭趕超並不困難,「十年內,中國的數學會領導世界」。

學生被反覆操練技巧 缺乏開創性

與新中國同齡的丘成桐,是當代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他曾立下兩大人生目標:一是做頂尖數學研究,二是提升祖國的數學,讓中國領導世界數學,進而建立完整的科技系統。如今,第一個目標已經達成,現在其心願就是「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在本土培養出一批數學科學及以數學為基礎的相關科學領域的領軍人才」。

「從歷史經驗和數學學科的特點來看,最迅速的方法,就是找來大師,培養優秀的青少年。」一向坦率敢言的丘成桐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長期以來,中國的教育強調公平,試圖面面俱圓,不敢破格培養學生中的佼佼者;同時在高考指揮棒下,學生被反覆地操練數學技巧,不僅對數學的興趣喪失殆盡,也缺乏開創性,只能跟着他人亦步亦趨,在危急之際,就會被外國「卡脖子」。

清華推出「數學領軍計劃」

「中國改革開放容許少數人先富起來,引領了數十年繁榮。今天基礎科學的成長,也需要同樣的魄力。」丘成桐因而向中央建議,選拔一批具有突出稟賦和強烈學術志趣的青少年,讓其不受高考和奧數的羈絆,從十三四歲開始就接受數學大師的親授熏陶,在進行基礎訓練的同時充分接觸學術前沿,過一些年後,定會有人脫穎而出。

丘成桐的赤誠和遠見得到中央領導人的支持。在中央特別批准下,2020年底,清華大學正式推出這一改變中國數學人才培養格局的「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簡稱「數學領軍計劃」),並於2021年3月成立了以培養數學領軍人才為唯一目標的求真書院,丘成桐親任院長。這成為震動中國數學界乃至全社會的重大學科和教育變革。

據稱,「數學領軍計劃」每年面向全球選拔不超過100名學生,初三至高三學生可以申請,求真書院參與組織招考,不需要參加高考。「『無需高考』四個字衝擊力很大,也有人說不公平,事實上考生需要連闖綜合測試、專業測試、面試、體質測試、預科培養等七道關卡,都是名師坐鎮,層層選拔,寧缺毋濫,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入選。」丘成桐介紹,求真書院在國內首創八年制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培養方式,採用從本科貫通培養至博士的「3+2+3 模式」(3年數理基礎+2年科研訓練+3年博士研究),到了第八年博士畢業時,他希望這些孩子的博士論文達到世界頂尖水平,「可以投稿到全世界最好的學術雜誌去,完成引領式的研究。」

促進數學教育全面改革

求真書院成立背後凝聚着黨和國家對於中國基礎科學大發展的期待,同樣也飽含了丘成桐先生對國家、對民族的熱愛。他親力親為,從課程設置,到招生、授課,無不傾注心血。而他的一系列人才培養體系設計及舉措,從激發中學生興趣的「丘成桐中學數學獎」、測試數學水平的「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到遴選青年數學家的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已經實際影響了中國拔尖數學人才培養的走向,不斷促進着從中學到大學數學教育的全面改革。

有人口資源和良好經濟基礎

「我們有巨量的人口資源優勢,同時也有了良好的經濟基礎支撐。最頂尖的學者在最優秀的學生身上下最大的功夫,應當很快能夠培養一批引領世界數學潮流、助力基礎科學發展的頂尖人才。」丘成桐說,國家日益重視基礎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的戰略意義,在正確方向的引領下,近年來中國數學以驚人的速度發展,「50年前我無法想像有生之年能實現自己的期望,現在看來卻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