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輝 全國政協委員 立法會議員 自由黨主席

在社交媒體充斥的信息時代,傳統報章被認為是「夕陽產業」。但隨著近年社會變遷和技術進步,我認為傳統報章的價值仍然重要。加上本港近年經歷「修例風波」等挑戰,愛國愛港的傳統報章更是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藉此香港文匯報創刊75周年之際,我期待香港文匯報繼續發揚人文關懷精神,推動香港由治及興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雖然現在社會上看實體報章的市民較過往減少,但我認為,改變的只是形式,報章的作用依然不可取代。尤其是近年發生的幾件事,令我更為看重報章的作用。

第一、報章是傳達真實信息的可靠平台。

記得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攬炒派政客製造各種謠言慫恿市民上街衝擊警方防線,當時社交媒體和網絡上謠言滿天飛,什麼警察「殺人」、「強姦」的謠言到處傳播。在這個時候,一批愛國愛港的報章堅持奮戰的前線,報道暴徒的真實面目,批駁各種謠言妄語。可以說,當時的社會正是依賴這些傳播真實信息的報章,才能凝聚愛國愛港的群眾,令局勢不至於失控。

第二、報章可呈現完整面貌避免偏聽則暗。

現在手機成為我們最重要的信息平台,大量APP都是建基於各種算法來推測受眾的習慣,推送受眾喜歡的信息。這是明顯的投其所好。這也會帶來很大的問題,就是受眾在這些APP上面只能看到某些方面的信息。例如如果你點擊過與旅遊、娛樂相關的信息,APP就會不斷向你推送類似信息。你會發現,不同的人會得到完全不同的信息推送。

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傳統報章的最大價值,就在於能全面地報道本地、內地和國際的各種信息,而不會刻意去猜度受眾的喜好。正因如此,我認為每天堅持閱讀報章在這個崇尚技術的年代更顯重要。

第三、香港文匯報是發揚人文精神的最佳載體。

香港文匯報多年來一直立足香港,關心香港市民的大小事,同時也是港人認識祖國的窗口。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是文匯報的內地記者能真實反映內地社會的最新發展,對香港有啟示借鑒作用。例如今年5月,文匯報就詳盡報道山東淄博憑燒烤帶動旅遊火爆,吸引多地政府「進淄趕烤」(到淄博了解學習),以及近期文匯報圖文並茂跟進報道國家發改委發布恢復和擴大消費 20 條措施和多個城市發展夜市的情況。這些第一手資料,啟發了我去思考如何重新搞活香港的夜市,以激活本地消費市場。二是文匯報持續關注中小商戶的營商環境。例如今年7月期間,文匯報持續報道部分地區的街市出現懷疑壟斷經營的情況。這些報道有利於政府關注公平公正,營造有利的營商環境。

香港正走在由治及興的道路上,但疫後經濟復甦之路並不平坦,需要各界持續努力、集思廣益。香港文匯報應該著力擴大在年青人群體中的影響力,並輻射到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人文灣區、傳遞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