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歐盟近期頒布連串涉及電動汽車電池行業政策,包括批准《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於2024年生效,對在歐洲市場銷售電池的中國等地企業施加更嚴格環保限制。歐盟還同意到2030年,成員國任何戰略原材料供應從單一國家進口不得超過65%。不過環保團體擔憂,這些措施反而會為部分坐擁礦產的國家提供便利,放寬對礦業生產的環境保護要求。

英國《衛報》提到,芬蘭等國擁有許多重要礦產,若歐盟限制從中國進口關鍵礦產資源,料會尋求以芬蘭等國作替代。然而環保人士擔憂,這些國家不排除會讓許多監管不力的礦企加快開採速度,滿足歐盟或其他國家的需求。環保人士不滿歐盟的單一國家進口限制提案,實則加快了部分國家開採礦產的許可發放速度,卻未提升礦業公司需遵循的環保標準。

非牟利環保組織「芬蘭礦業觀察」董事會成員賈蒂尼表示,歐洲的礦業公司本可實現可持續發展,電池產業也是如此。他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採用環保技術,但他們不想這樣做,因為這是一項額外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