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健樂)中國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瑞銀昨舉行比亞迪(1211)海豹電動車拆解研究結論及汽車部件展示分享會,拆解研究結論顯示,該電動車約75%零部件是由比亞迪自家生產,較競爭對手有15%至25%成本優勢。瑞銀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表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整車廠的全球市佔率將由2022年的17%大增至33%。
2030年中國整車廠將佔全球市場1/3
瑞銀早前拆解了比亞迪電動車「海豹」車型,對其深入分析,結論是,比亞迪的優勢不只在於中國勞工、物料等生產成本相對較歐美為低,而且在電動車技術上亦有一定優勢,並且與美國電動車企業特斯拉(Tesla)的技術差距正在收窄,因此中國汽車在國際市場具有競爭力。
歐盟上周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再決定會否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開徵懲罰性關稅。對此,鞏旻表示今年起內地已沒有為出售電動車提供補貼,至於購車稅務優惠也只限於內地。他續指,該行估算比亞迪在歐洲生產「海豹」的成本比從中國直接出口高出約10%,這得益於其高度垂直一體化模式,發揮了其在電池、車輛集成、動力總成和電子中國電動汽車行業正處於整合階段。因此,即使「海豹」生產基地由中國改到歐洲,估計其生產成本仍較類似款式的歐洲汽車具有優勢,「海豹」在歐洲市場仍具競爭力。
鞏旻認為,即使持續出現行業整合,預測至2030年中國仍會有10至12間不同規模的車企。
比亞迪電動車所有零件都可國產
「海豹」面向大眾市場,售價不到3萬美元。瑞銀發現,「海豹」大部分零部件都是自家生產,但仍有採用瑞典企業的零部件及美國企業高通的5G芯片。鞏旻表示,由於華為5G手機mate 60 Pro的芯片已是中國自主研發的,而電動車所需的芯片技術較5G手機低,因此,比亞迪電動車所有零件都可以國產,他估計即使美國政府要求高通對中國實施5G芯片禁運,比亞迪仍可使用國產芯片成功製造電動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