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度

本月中旬,筆者參加一個主題為︰千年相會——《賢護經》慈韻佛樂祈福大會(香港2024)籌備會,會上聽聞一件長達19.62米、高1.67米麻絹行草朱書巨作「楊凝式款《賢護經》」現世的消息,感到很震驚,皆因以前聞所未聞有《賢護經》,真是廣東話講的「唔聲唔聲,嚇你一驚!」

先簡單地說說《賢護經》,起初佛教界竟然沒人知道有這部經書,直到在韓國海印寺的唐代8萬冊《大藏經》刻錄版中找到了原文完整收錄。現在,又發現民間藏有五代楊凝式的手抄長卷(部分內容),這就可以確認歷史上佛教確有《賢護經》這部經書了。那麼,楊凝式又是何許人也?

楊凝式(873年-954年),華州華陰縣(今陝西華陰)人。唐末五代時期官員、書法家,因其性情狂傲縱誕,經常作出癲狂舉動,故有「楊風子」之號。楊凝式善行草,其書法初學歐陽詢、顏真卿,後學王羲之、王獻之,一變唐法,用筆奔放奇逸,自成風格。無論布白,還是結體,都令人耳目一新。在楊凝式眾多墨本中,最讓人感興趣的自然是《神仙起居法》。所書寫的是「神仙起居法。行住坐臥處,手摩脅與肚。心腹通快時,兩手腸下踞。踞之徹膀腰,背拳摩腎部。才覺力倦來,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厭頻,晝夜無窮數。歲久積功成,漸入神仙路。乾祐元年冬殘臘暮,華陽焦上人尊師處傳,楊凝式。」這大抵是楊凝式自己的起居法,是否有奇效便不得而知了。

楊凝式居住在洛陽時,常遊覽佛道祠觀,遇到山水勝跡,便吟詠詩詞;遇到斷壁殘垣,便提筆揮毫,以至於洛陽的200多所寺觀,被他題寫過幾遍。楊凝式以其獨特的心態,神奇的書法,獨立五代,承繼三唐,成為一時之傑出者。五代之季,時間短祚,干戈繁多,正是因為有了楊凝式,書法史才沒有中斷。有史學家認為,楊凝式一人撐起了這一時期的書法,也不算是誑語。

自「宋四家」中的蘇軾、黃庭堅、米芾,到元明趙孟頫、董其昌諸家無不頂禮膜拜、竭力推崇楊凝式而不遺餘力,狂放不羈的米芾也誇「楊凝式如橫風斜雨,落紙雲煙,淋漓快目」。鑒於楊凝式好題壁書,「素不喜作尺牘」,因而傳世書跡甚為罕觀,以至當時人每得其書,以為「信可傳寶」,而矜為奇俊,又遑論後世藏家耶?

今楊凝式傳世書跡除《韭花帖》、《夏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神仙起居法》,又多了這個《賢護經》抄本,而且是巨作,可謂甚幸!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