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賽馬會昨日在2023香港國際慈善論壇宣布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承諾撥款50億元作為研究院初始基金,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論壇致辭時表示,公益慈善研究院的成立,有助香港成為領先國際的慈善中心。香港有樂善好施的傳統,擁有大批慈善家和慈善機構,從事慈善活動經驗豐富、服務專業,同時擁有世界一流的金融服務業及良好法治,香港各界進一步提升慈善事業的專業化、法治化水平,就可以吸納更多慈善機構和資金集聚,加快建設成為領先國際的慈善中心。

香港向來有為善最樂、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有李嘉誠、霍英東、田家炳、邵逸夫、李兆基、曾憲梓等大慈善家;有東華三院、香港紅十字會、香港賽馬會、仁濟醫院、博愛醫院、保良局等知名慈善機構。1991年內地華東洪災香港同胞捐款超4億元;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香港市民短短幾天就捐出10億元,香港支援汶川地震重建民間捐款130億元、政府捐款90多億元;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香港捐款達7億港元,創下單一城市人均捐款全球之最。正因為各界為公益慈善不遺餘力,香港被譽為亞洲「首善之地」、「慈善之都」,擁有建設成為國際慈善中心的良好基礎。

當今世界,綿連氣候變化、扶貧減災等重大問題,大力發展慈善事業,正是應對嚴峻挑戰的重要工具,給香港發揮優勢、搭建平台、聯接內地與世界慈善事業帶來重要機遇。香港慈善事業高度發達,已成立約萬個慈善機構,而且這些機構運作時間長,管理規範成熟、人才眾多。同時香港善款規模大,在2020-21財政年度,企業捐贈者根據利得稅批准的慈善捐贈總額為5.6億美元,個人捐贈者根據薪俸稅批准的慈善捐贈近10億美元。香港有世界一流的金融服務業,可為慈善家提供大量的專業服務、工具和資源,用於社會公益事業,越來越多的全球家族辦公室正在創建慈善基金會以促進社會進步。

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言,香港銳意在公益事業擔任更重要角色,以加強慈善工作的社會影響力,香港有潛力成為主要的國際慈善中心。可以說,香港建設國際慈善中心,是香港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優勢、貢獻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有益於樹立香港良好的國際形象,助力中外交流,吸引海內外人才匯聚香港。

香港要建好國際慈善中心,提升專業化、法治化水平,是重中之重。香港馬會公益慈善研究院集智慧、善款、行動於一身,致力於召集與聯繫、整合與傳播、提升事業能力及委託及開展研究四方面,正可在促進慈善事業專業化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香港賽馬會主席利子厚昨在宣布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時亦表示,期望透過此舉,向業界提供可靠的公益慈善知識、涵蓋不同界別的知識基礎和發展指標,以加強香港、內地、亞洲甚至其他地區慈善業界的專業化。

在提升慈善事業法治化水平上,特區政府律政司法律改革委員會早於2013年12月已發布《慈善組織》報告書,對慈善組織均須註冊、註冊慈善組織的名單應可供公眾查閱、為香港慈善組織採納一套特別的財務報告增加透明度等,提出不少寶貴建議;政府審計署亦對加強公開籌款活動監管、增強慈善機構財政透明度等提出改進意見。這些提升香港慈善事業法治水平的建言和措施,值得政府認真參考、採納落實,令香港慈善事業發展更規範化、制度化,加快香港建設國際慈善中心的步伐。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