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洲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

2023年上半年,銀行業淨利潤實現小幅增長,淨息差大幅下降。 2023年上半年,在宏觀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的背景下,銀行板塊營業收入有所下跌,商業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力度,以進一步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導致淨息差大幅下行。但受益於規模穩健擴張且資產質量良好,2023年上半年,中銀國際研究覆蓋的重點上市銀行合計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4%;重點上市銀行合計資產和負債分別同比增長7.7%和8.2%;重點上市銀行合計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2%;重點上市銀行平均淨息差為1.83%,環比下降0.03個百分點,較2022年下降0.15個百分點。

2023年上半年,銀行業資產質量穩中向好,風險抵禦能力提升。中銀國際研究覆蓋的重點上市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由2022年12月末的1.21%下降至2023年6月末的1.19%,平均撥備覆蓋率則由2022年12月末的275.6%升至2023年6月末的276.6%。2023年6月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4.66%,較3月末下降0.2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28%,較3月末下降0.22個百分點。2023 年6月末,銀行業貸款減值損失準備同比增長9.6%至6.596萬億元,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因此,筆者認為商業銀行具備充足的撥備來應對部分大型房地產企業和個別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潛在債務風險。

市場憂慮緩解利銀行股反彈

資本市場對銀行降低存量住房貸款利率的擔憂明顯上升,令銀行板塊股價大幅承壓。資本市場投資者擔心,如果銀行降低存量住房貸款利率,將導致銀行盈利能力下降,令銀行板塊股價大幅承壓。2023年9月以來,隨着國有大行宣布下調存款掛牌利率並公布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具體規則,資本市場擔憂情緒有所緩解,推動銀行股價有所反彈。

負債成本下降將有助於緩解淨息差下行壓力。筆者注意到,商業銀行平均淨息差仍處於自2010年12月該數據披露以來的最低水平。筆者認為,決策層將引導銀行在利潤合理增長、為實體經濟作出重大貢獻以及維持資本水平充足三者之間實現一定平衡(如果淨息差持續大幅下滑,或將削弱銀行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支持的力度及防範潛在金融風險的能力)。從負債端來看,負債成本下降將有助於緩解淨息差下行壓力。

上市銀行淨息差或小幅下降

2023年6月,受益於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下調5至15個基點,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下降9個基點,定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下降12個基點。2023年9月1日,多家國有大行宣布下調定期存款利率,下調幅度約為10至25個基點,中長期存款利率下調幅度較大。筆者預計,本次定期存款利率調整可以大致抵消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降的負面影響。如果未來幾個月經濟復甦力度較弱,商業銀行可能繼續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商業銀行仍將面臨貸款利率進一步下降的壓力,但是存款利率也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預計 2023年下半年中銀國際研究覆蓋的主要上市銀行的淨息差或將小幅下降。

2023年下半年銀行業基本面將保持穩定,H股銀行板塊估值有望改善。筆者預計2023年下半年重點上市銀行的平均淨利潤將同比增長6%左右,平均年化淨資產收益率將達到約11.4%。

國有銀行估值料回合理水平

在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重磅定調的背景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有望加快恢復,房地產政策將持續優化,一攬子化債方案有望實施,房地產和地方債務金融風險將得到妥善化解,從而提高資本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加大對高分紅、低估值的優質銀行股的配置力度。筆者預計,中銀國際研究覆蓋的重點上市銀行的資產規模將穩步擴張,資產質量維持穩健,淨息差降幅趨緩,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小幅下降。

目前,中銀國際研究覆蓋的重點H股上市銀行的2023年預測市淨率僅為0.4倍左右,處於過去10多年的歷史估值底部區域。同時,平均股息收益率在8.6%左右。筆者認為,銀行股投資價值被明顯低估,投資者對銀行資產質量和銀行減費讓利支持實體經濟的擔憂情緒已過度悲觀。筆者相信,在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下,國有銀行估值或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