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度
日前,我香港東方書畫院一行5人到杭州,慕名往謁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創建於清光緒30年(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吳昌碩是我國清末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他集「詩、書、畫、印」於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
吳昌碩的書法以石鼓篆書最為出名,他自言「曾讀百漢碑,曾抱十石鼓」。吳昌碩學書法最初從顏真卿入手,後學鍾繇,所以他有堅實的基本功。他的隸書最初臨摹「嵩山石刻」、「石門頌」,也受吳讓之影響。中年的吳昌碩在博覽大批金石文物原件和拓本的基礎上,擇「石鼓文」為主要臨摹對象,數十年鍥而不捨,他晚年自述:「30年學書欠古拙,遁入獵碣成珷玞。敢云意造本無法,老態不中坡仙奴。」他寫的石鼓文凝煉遒勁,貌拙氣酣,參以兩周金文及秦代石刻,融合篆刻用筆,極富金石氣息。
吳昌碩最擅長寫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由於他書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他常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得厚老辣,力透根背,又縱橫恣肆,氣勢雄強,布局新穎,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對角斜勢,虛實相生,主體突出。設色喜濃麗對比,尤善用西洋紅,色澤強烈鮮艷。
吳昌碩篆刻初學丁敬、陳鴻壽諸家。繼師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並直接宗法古、秦漢印章,吸取金文碑碣和封泥的意趣。博採眾長,深入研究各派篆刻,知其「源流正變」。他寫篆書石鼓文,為他的篆刻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吳昌碩篆刻尚簡,妙在自然。印面氣勢雄健,蒼厚鬱勃,有金石氣。他善用圓杆出鋒鈍角,用刀時圓杆能轉動自如,故能得心應手,而鈍刀的文字具有蒼勁渾厚、古拙樸茂之感。他治印反覆構思,分朱布白,虛實相配,再三推敲,悉心研究,故最終成為中外篆刻家所推崇的一代大師。
吳昌碩30餘歲正式開始學詩,到84歲去世,50餘年中寫了無數首詩。他的詩文與其書、畫、印學是一體的,絕大多數詩篇也具有蒼勁高古、曠逸縱橫的風格。
西泠印社有一代宗師吳昌碩,謁西泠印社,高山仰止之情油然而生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