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帶着弟妹在故居大磡村的空地閒逛,後面都是鄰居小朋友。 作者供圖

林爽兒

我在已經消失了的小村出世,那應該是鑽石山和新蒲崗之間的大磡村;雖然現在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但我對它的記憶深刻,那是一個純樸的小村,卻又比村莊多了點特色,起碼我家惠園一排3個號數,前後背對背便是6幢,12間屋,每間一房一廳,很少面積,但是一家總有三四個孩子,我們家4個孩子和媽媽擠在一間房,爸爸做廳長,那時還有弟妹未出生,儘管生活環境不是太好,但我們都生活愉快,點點滴滴至今難忘!

爸爸媽媽都愛國愛家,我們從小受到影響,那年頭家中已有報紙看,香港《文匯報》、《大公報》都有機會看到,當然小朋友認識的字不多,爸爸有空也會讀些簡單易明的文章給我們聽。其中有不少文化藝術表演的介紹,也有好人好事的文章,那些對我們這些小腦袋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爸爸想通過報章的文字,要我將來做個愛國、愛文化藝術、思想正面的人。那過去的生活深深的印在我腦海中,多謝爸爸、多謝《文匯報》,是你們令我至今不忘初心不忘本!

過去了那許許多多年,我仍記得我出生時候的地方,記得我的鄰居長輩,記得我的朋友仔,記得可以跟朋友仔爬山捉金絲貓、爬樹摘石榴,被毛蟲爬在身上嚇得呱呱哭叫,記得自己赤腳擔水回家,記得很喜歡看附近麵廠的工人叔叔姨姨曬麵。又記得為爸爸醫腳的老婆婆,自製生草藥予爸爸紓解痛楚!

記得爸爸帶我去大觀片場睇拍戲食啫喱!當然還有去士多仔睇電視,去藜詠園吃碗擔擔麵,那些日子是我一生難忘的!

今日大磡村消失了,但那環境那些人那些事永遠在我腦海中不會磨滅!

本月9日則是帶着我成長的香港《文匯報》75歲生日,我今日還有機會在這裏每周寫一小篇不成文的雜想,還可以在這裏和我認識及不認識的朋友聊天,那是很開心的事情!在好日子裏向大家送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