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卓韵帶外婆遊覽香港海洋公園。

內地與香港經貿往來近年日益頻繁,每年不但有大批內地學生選擇在港升學,赴內地升學的港生人數比例亦持續上升。孫悅怡認為,隨着本港日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會普通話、懂內地情況的學生必然會有較大優勢,鼓勵港生們多到內地學習和實習,掌握兩地市場脈搏。武卓韵則以自身為例,指有賴對兩地法律制度、文化背景有所認識,更能獲得有跨境服務需求的客戶信賴。

「師兄姊」勉港生 認識內地拓機遇

「掌握兩地文化背景的學生會有一定優勢的,這也同樣適用於到內地學習的香港學生。」孫悅怡分享道,她早前在內地接待了十多名大二至大四的香港學生到來實習,「當然公司在兩地的標準是一致的,但同學們將可看到,同一間公司為了適應當地市場,於員工管理、市場上的一些調節。」現在各行各業都跟內地有緊密聯繫,她認為同學們多了解內地市場和情況,即使日後留在香港就業,也大有好處。

武卓韵表示,過去數年因社會、疫情等因素影響,令兩地交流減少,因此現在更應促進兩地學生相互溝通學習。

「現在十分強調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這是一個過程,需要各行各業持續搭建橋樑,需要很多人才於其中做具體工作。」他以律師行業為例,香港法律制度跟內地法律制度的銜接,企業在香港與內地的跨境商業活動等,「作為律師,需要做好多具體的、case by case的溝通工作,過程間我愈來愈感受到曾於香港求學的重要性,當客戶有(跨境服務)的需求時,就會特別地信任你。」葛磊認為,若未來有更多年輕人擁有兩地學習經歷,將有助他們更能換位思考,有助提升彼此交流,「日後合作亦會容易很多,會有多些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