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06年從陝西來到香港的,特別記得在高考結束之後,報志願時我只花了五分鐘,因為我知道第一志願必定填上中大的!」港中大社會學畢業、目前於北京任職律師的武卓韵表示,高二時在父親的朋友口中聽聞港中大,「當時已經有互聯網,一看就發覺無論是校園氛圍,還是香港這個城市本身,對於西北小城市的學生來說,是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高中畢業後,武卓韵如願來到港中大,但最初他報讀的是數學和信息工程學系,「我認為這裏的學術環境確實非常自由,給年輕人很多選擇,也提供很多嘗試機會。」

完成第一年課程後,武卓韵發覺自己更喜歡社會學,於是毅然轉系,「直至快畢業的時候,要為長遠工作考慮。其實我一直都對法律有濃厚興趣,又覺得反正都已從內地走到香港,何不再往前多行一步,到更遠地方多讀幾年書。」因此在港中大畢業後,他轉往美國深造法律,直至2015年回到北京任職律師。

「當時來香港(讀書),也不是說要當成去美國的中轉站,但現在回過頭看,這幾年確實是給了我非常充足的準備,讓我能夠應付美國的學習生活。」武卓韵認為,在香港學習一方面是培養好語言基礎,更培養出可接受彼此和而不同的包容能力,「香港社會很多元化,在這環境之中長大,會更容易去接受不同觀點,接納跟自己不一樣的人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