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強 利嘉閣地產總裁
香港經濟不似預期,復甦步伐不但減慢,最近更有倒退的現象。很多企業的生意未見起色,加上面對人手不足,就算想擴充或重整也不大容易。樓市與經濟息息相關,這段時間自然也好不來。股市和樓市是帶動香港經濟的兩台引擎,但現在,這兩台引擎都顯得無力,成交呆滯。須知道股票市場低迷,市民消費意慾自然大減;而地產市場不振,就更加牽連各行各業,經濟想前行也變得舉步維艱。
辣招綑綁樓市已十多年,在目前環境下,辣招更形同雪上加霜。當初香港特區政府擔心私人樓價升勢過急,會引起市民的怨聲載道,因此迫不得已之下,推出辣招抑壓樓市。當年推出辣招,是基於香港經濟環境仍算理想,市場資金充裕,購買物業的意慾旺盛,為樓市稍為降溫,傷害自然不大。但今天的香港,經歷過黑暴事件及幾年疫情後,已經遍體鱗傷,消費及投資皆疲弱;樓市需求不足,保留這些原本防止樓市過熱的辣招還有意義嗎?當然,筆者也明白,特區政府擔心萬一撤銷辣招後,樓價失控地急升,就會面對沉重壓力,更甚是連官職也不保;但目前經濟及樓市,已經大有不同,豈能繼續墨守成規?
現是撤銷辣招最好時機
筆者認為,現在既是撤銷辣招的最好時機,也是最有需要的時刻。如果撤辣後可以激活樓市,樓價重返升軌,就足以證明經濟亦開始回復活力。須知道,香港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私人物業,樓價上升對這些業主不會造成負擔;相反,樓市復甦可以帶動賣地收入相應增加,特區政府亦可以有更多資源去提升公營房屋的供應量。相信這樣的結果,對各方面都有利。
特首將在10月份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經濟民生需要動力之際,筆者認為絕對是好時機鬆綁辣招。如果仍然左顧右盼,撤辣太遲,恐怕樓價下跌不止所帶來的連鎖效應,不但會大量蒸發港人財富,更恐怕會嚴重拖垮經濟。但願特區政府不要繼續猶豫不決,當機立斷幫助本港經濟及樓市出生天。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