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夜經濟」相信是現時香港一個關鍵字。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最快下周公布「搞活」夜經濟詳情,政府亦暫定一連串推動「夜經濟」的活動名為「香港夜繽紛」。推動「夜經濟」需要全盤計劃,當中不單要有活動內容,其他周遭設施配套亦需配合,才能實現最大長遠功效,否則只會淪為「放煙花」式的短暫效果。
自特區政府早前宣布推動「夜經濟」後,商界極力支持,例如不少商場推出優惠券、延長營業時間及戲院提供夜場優惠等。不過與其他措施一樣,即使商界參與,亦要政府政策扶持,才能達至「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特別是現在香港缺乏人力,而「夜經濟」的其中重要一環,就是零售業。因此縱然政府財政儲備減少,亦要考慮為商界提供支援,以達到最佳效果。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亦應拓展更多具特色及創新的夜經濟項目,例如邀請國際知名的樂團、馬戲團訪港,甚或夜間無人機表演,在中環海濱或其他地段作演出。相信大家也知道,香港十八區各有特色,如中西區有大館、西九有文化區、銅鑼灣及尖沙咀商店林立,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籌備不同地區具代表性的表演及國際性展覽等,展現香港的多元特性。此外,政府亦可以考慮推出「夜間消費券」計劃,與疫情期間推出「消費券」的用意一樣,鼓勵市民消費。除了使用「夜間消費券」外,更吸引市民掏出自己荷包作額外消費。
政府宜在政策及大型活動支持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一點,就是要鼓勵市民夜出。無可否認,經過三年疫情,大部分香港人的生活習慣已經有所改變,商場食肆也提早落閘。要重新令市民外出,特區政府應「拆牆鬆綁」,以方便市民外出消費,例如是否可以安排更多行人專用區;晚上特定時段安排適當地方供免費泊車,車主不用擔心會被抄牌等。
香港曾經是不夜之城,凌晨時分亦不憂飲食。現在晚上11時後,街道已變得冷清,市道固然淡靜,遊客亦會因而卻步,特別是年輕一代。因此重新激活「夜經濟」是刻不容緩,需要官商攜手,商界作為市場最前線,最了解市民需要,而特區政府則從政策及大型活動支持。若只是商界出力,效果只會十分有限兼短暫。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