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主辦大型綜合體育賽事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全球化、多元化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當然也成為了最有效的國際交流平台,因此很多國家地區都不遺餘力去發展這方面的硬件及軟件。
在香港,我們上次也提及過,啟德體育園的落成,使我們在硬件方面更有能力去舉辦大型體育賽事,不過如何在軟件方面令啟德體育園不要淪為大白象,就要長遠計劃如何利用體育園辦更多體育活動,這當然要體育業界配合。辦大型體育賽事,有短期效應,也有長期效應,對該地區及城市發展有促進及帶動作用。
近年,中國不斷舉辦各類大型體育賽事,包括了2次奥運會、3屆亞運會、3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亞洲盃,以及大大小小體育國際賽等,無疑想從主辦國際性體育活動方面「講好中國故事」,而我們也想「講好香港故事」。觀乎2022年的卡塔爾世界盃就是在世人面前講好卡塔爾故事的一個好例子,藉着世界盃,卡塔爾在國際上現時已是無人不知的國家,這亦是卡塔爾當初主辦世界盃想達到的效果。
香港雖然已經是一個國際城市,具備一定的知名度,但我們不但要保持,更要繼續告知世界香港是一個國際都會,在文化、體育、旅遊方面均是對外開放的交流渠道,這方面是作為城市需要發展的「軟實力」。
今屆杭州亞運會,大會估計亞運期間到訪杭州人士會達到2,000萬人次,雖然大部分是各省市來的遊客,但對杭州認知及旅遊收入有莫大的裨益。筆者上星期參與香港太極國際學院舉辦的湖北武當山兩地中學生太極推手大賽,中學生運動員大約20位,但參與家長等整團達60多人,6日行程除了一天比賽外,其餘日子就是參觀武漢科技、汽車城、藝術歌劇表演及旅遊黃鶴樓、博物館等,讓一班旅遊學子更了解武漢市疫情後現況,由此可見,主辦是次活動的武漢市也是藉着體育去講好武漢故事。
單一國際體育項目,羽毛球、乒乓球、七人欖球等國際性賽事時有舉行,而今年12月15日巴黎奧運霹靂舞計分賽也會在香港舉行,但國際性綜合運動會香港則未有主辦過,只在2009年曾主辦過地區性東亞運動會。其實能被定義為國際性運動會的並不多,只有奧運會、青年奧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世界運動會(The World Games)等等,屈指可數。最近在四川成都舉辦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世大運)就是一個城市舉辦國際性綜合運動會的成功例子,香港又可否借鏡去參考主辦呢?世大運會有來自世界約150個國家及地區大約10,000名運動員參加,年齡為17至28歲,這班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生運動員在運動水準和學術造詣上全面均衡,在教育、文化及體育結合下,絕對可以講好香港故事。
期望啟德體育園的落成,能使我們可以於不久的將來有一個香港主辦的國際性綜合運動會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