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君度
應中國紫砂文化研究會邀請,香港東方書畫院一行11人到江蘇宜興丁蜀鎮與當代紫砂大師們合作紫砂壺。所謂合作,是紫砂大師做壺,我們在壺上銘書寫畫,添磚加瓦,錦上添花。
紫砂是宜興特有的黏土,含鐵量高,做成各式器皿,古樸典雅,無煙塵氣。特別是紫砂壺,更是文人所好。亘古紫砂百年壺,尤其大師手作,一壺難求。文人紫砂發端於明末清初,興起於清代中期,鼎盛在晚清。文人紫砂的壺銘書法和詩文內容密不可分。晚清時期,文人通過詩、書、畫等藝術形式將極具內涵的精練言語鐫刻在紫砂器皿上,配合匠人精妙的工藝,創作成文人紫砂器,將文人群體高雅的志趣、超群的識見及自身的文學修養、藝術審美和生活情趣凝聚於紫砂器之上,達到切器、切茶、切意的藝術境界。壺銘書畫在紫砂文化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紫砂文化至今歷久不衰,與文人墨客的文化內涵密不可分,互相成就,使其超越一般工藝紫砂,所以文人紫砂被譽為紫砂器的天花板。
東方書畫院組織的紫砂文化之旅,筆者與知名書畫家鄧兆鴻、葉永潤、張成浦、陳定璟、吳小玲等首次與宜興紫砂大師合作。宜興紫砂大師在我們赴宜興前幾個月,便預先製作幾百把壺,我們到宜興第二天便開始與十幾位大師合作。他們所製的紫砂壺,已堪稱一流藝術品,既有實用價值,也有收藏價值。我們再寫詩繪畫於其上,終於製成文人紫砂。
在紫砂壺上書丹,寫畫,屬二次創作,第一次創作是紫砂大師構思設計壺。紫砂壺通常分3大類,一是石瓢壺,二是西施壺,三是仿古壺。首先,造型經過精心構思、巧妙設計,經過多方面的推敲,才能定型。每一把好壺的造型設計與創意,大師們都須費盡心思。大師們把壺胚做好,交到我們上手,我們須按紫砂大師做壺的創作意念,寫上合適的詩詞或名句,配上畫,這屬二次創作,我們在壺上銘書「同飲一壺香江水,唱響時代正氣歌」、「大雅紫砂」、「壺小乾坤大」、「紫玉金砂」、「一片冰心在紫壺」、「月滿蓬壺」、「獨攜紫壺上翠微」、「紫陶墨韻」、「翠紫嫣妍」、「天紫韶雅」、「紫砂春秋」等等,或配山水,或寫荷花、水仙、牡丹、菊花等,最後做成我們所謂的文人紫砂壺。在宜興3天,我們共合作製作了270把壺,超過了原計劃100把壺的預訂目標。這批壺燒製好了,便會安排來香港做一次展覽。
這次東方書畫院紫砂文化之旅,和我們合作的大師有周汝平、呂俊傑、許艷春、李霓、談躍偉、范建華、陸君、張毅、曹安祥、夏洪林、薛晨芝、曹建國、沈國平、顧濤平、陳成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