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撥款1.1億元推出的燃料費資助計劃,為10萬個弱勢家庭和5萬戶劏房住戶提供資助,幫助未受惠於政府電費補貼計劃的基層市民。中電的資助計劃,彌補政府照顧基層計劃的盲區和不足,並透過與社福機構合作,篩選可獲取資助的合資格人士,支援更精準到位,確保資源善用。希望更多大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市民紓困解難。

為減輕市民的生活壓力,政府推出多項電費補貼措施。自2019年起實施「電費紓緩計劃」,透過兩電向每個合資格的電力住宅用戶提供每月50元紓緩金,直至2025年底為止;今年6月起政府推行新一輪的電費補貼,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可獲1,000元的電費補貼。可惜,無獨立電錶的劏房戶,難以受惠政府補貼。有報道指,全港逾9萬個劏房沒有安裝獨立電錶;有關注基層組織調查發現,全港超過九成劏房無獨立水、電錶,水、電費比一般家庭貴。環境及生態局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大部分劏房戶並非電力戶口的登記人,在執行上實難以有效地審核和確認劏房戶的資格及用電量,以確保紓緩金額可公平發放予劏房戶。處於社會最基層的劏房住戶,連最基本的電費補貼都享受不到,成為社會安全網「盲區」,未免令人扼腕。

中電推出的燃料費資助計劃,資助金額為1,000元的對象主要是沒有電力賬戶的劏房戶,與政府今年的電費補貼金額相同,儘管有關住戶仍未獲得「電費紓緩計劃」的補助,但已從中電的燃料費資助計劃中得到一定補助。政府對基層市民照顧力有不逮之處,由中電補救,減輕了劏房戶的電費開支,起到切實的紓困作用。

中電透過社福機構等合作夥伴,令資助更精準、有效率。有社福機構表示,先從機構的會員數據庫找到適合中電支援的弱勢社群,然後由社工進行家訪、評估,未享受其他補助的弱勢社群將獲優先申請中電資助;中電的資助機制是「錢跟人走」,不是資助住戶的地址,即使劏房戶或已遷居,亦不影響其獲取的資助。有社福把關,補貼落到住戶,真正做到資源用在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亦避免資源被濫用。

除提供現金資助,中電亦撥款為劏房戶安裝獨立電錶。電費按累進制級別計算,用電愈多費用便愈高。大多數劏房沒有獨立電錶,一個單位分隔成多間劏房用電量大,住戶攤分的電費不但較昂貴,且每戶用電量不一,平均攤分亦不公平。中電為劏房戶安裝獨立電錶,有助劏房戶準確計算、合理分擔電費,日後劏房戶更因擁有獨立電錶可受惠電費補貼。

社會上長期有意見指出,兩電作為有利潤管制協議保障的公共事業,應從利潤中撥出穩定款項用於電費補貼,減輕中小企、基層市民的負擔。中電的燃料費資助計劃可視為邁出的重要一步,相信日後會有更多大企業推出更多具針對性的支援措施,回饋社會、照顧基層,肩負企業社會責任,彰顯企業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