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今屆杭州亞運會的規模從數字上看,共有56個比賽場館,31個訓練場,將會有來自亞洲45個國家及地區共一萬二千五百多名運動員參加,預計工作人員及志願者高達六萬人,從這些簡單數據大致就可以了解,舉辦一個大型綜合運動會一點都不簡單,其投入可以是十分龐大。
除了上述的比賽相關的硬件軟件外,住宿、交通、膳食等等這些都是組委會有責任要去安排的項目︰住宿方面,大會會安排選手村予參與運動員入住,選手村通常是新蓋建的當地住宅,有幾千個單位,運動會結束後就賣給當地居民,而供各地傳媒住宿的傳媒村也是一樣用一些新住宅,但不會像選手村般集中於一處,通常會分開三幾處,價錢亦會有所不同,例如近主媒體中心(MMC)的國際廣播中心(IBC)的傳媒村收費就會較貴,而與主媒體中心距離較遠的傳媒村則較便宜,不過,說較便宜其實也不盡然,例如即將來臨的2024年巴黎奧運,傳媒村每位每日收費170歐元,如果相較在巴黎奧運會期間傳媒自己安排住酒店,目前收費則大約每天250歐元,相距其實不算大;即使如2000年悉尼奧運及2004年雅典奧運,大會在郊區山頭蓋建數千間木屋給傳媒入住,其收費也不便宜,所以有些傳媒團隊衡量過後,也未必會選擇居於傳媒村。
交通方面,其安排是最繁複的,在16天比賽期安排所有運動員準時去到比賽場地比賽,所有運動員均需要用到專車,不可以與其他工作人員一同乘坐。杭州亞運有56個比賽場加上31個訓練場,單是要用多少輛旅遊巴已經是一項大工程;除運動員外,傳媒的交通安排也是繁複,通常大會會每天安排定時專車(半小時或1小時1班,24小時運作)到所有傳媒村或指定酒店接傳媒到達主媒體中心工作,而主媒體中心再安排定時專車去所有比賽場地,因傳媒回主媒體中心工作時間不一,筆者曾經多次一個人坐一架專車回主媒體中心或比賽場地。最經典是北京冬季奧運,該班由北京回香港的奧運專機,只有筆者一個人乘坐。
舉辦一個大型運動會,以上所講住宿、交通及未提及的膳食等,已經十分繁重,但對大會而言其實也只是屬於小環節,只是冰山一角,還有種種安排未提,難怪要幾年時間去計劃去進行安排測試等工作。我們以傳媒電視台去轉播參與也覺得很複雜,如果是主辦者,就主媒體中心,已經比建立一間電視台大幾十倍,亞運會轉播電視台只得30至40間,而奧運會全世界轉播電視台接近200間,每一個電視台要求不一樣,如何去滿足他們需要也需要反反覆覆的事前溝通。
啟德體育城即將落成,體育界也期望香港在不久的將來能舉辦一個大型國際性綜合運動會,能力是有的,但需要很多人力物力資源才成。身為體育傳媒業界,當然希望有機會成事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