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鵬飛
各地夜經濟失色,固然跟疫下大眾生活方式發生改變有關,也是科技發展,晚間娛樂方式,不再局限於酒吧、迪吧(Disco)、消夜所致。一機在手,宅在家中,不僅可以刷視頻、煲劇、打遊戲,還可以利用各種提供生活服務的App,滿足餐飲上的所有需求。這一點上,內地一線城市發展尤甚,24小時手機可下單點燒烤、奶茶、水果,且配送的速度也異常地快。年初在北京出差,夜裏找了幾個朋友在酒店房間聊天,一時興起,聊到凌晨2點多了,都還全無睡意,手機上一通操作,不到半個鐘,幾位外賣小哥們接連敲門,把色香味俱全的烤串、拌菜、果盤、啤酒、冷飲等全部送到。上個月在廣州亦是如此,呼朋喚友在家中小聚,又是靠着一眾App,就敲定了所有的特色小食、菜餚和飲料,樓都不用下。
這樣看來,夜經濟就全無希望了嗎?也不盡然。線上固然可以一鍵擁所有,卻始終無法替代線下氛圍感提供的體驗感。譬如,咖啡提神,在哪裏喝功效都一樣,但為什麼裝修得有格調的咖啡館,總是一位難求。書在哪裏都可以看,舒適又文藝氣息濃厚的書店,從早到晚還是人頭湧湧。串流平台可欣賞新出的片子,電影院的黃金時段還是買不到位。人終究是群居動物,不可替代的獨特氛圍感,可以讓置身其間的人,得到不可複製的沉浸式體驗。這就不只是大笪地上的逛吃逛吃了,需要根植本地文化習俗,生發出別具一格的休閒方式。已成功晉升為內地現象級夜間旅遊大IP的西安大唐不夜城,很是值得香港借鑒。
作為盛唐首都長安的舊址,西安並未像其他歷史古城那樣,只在仿古建築和歷史遺址上着力,而是把濃墨重彩的唐風文化,充分融入到了整座城市的公共空間裏。其南北長2.1公里、東西寬0.5公里的大唐不夜城街區,更像是這整座城市免費對所有遊人開放的劇場。街區的大劇院、音樂廳、美術館,和一組一組以開元盛世、貞觀之治等歷史恢弘篇章為主題的文化雕塑群,共同構成了劇場的固定景觀;着唐代服裝的眾多演員,在街區內自如地演奏音樂、表演劇目,以及盛大的花車巡遊,則和穿梭其間的遊客,一道完成了一齣夢回大唐的歷史文化盛宴。
長相思,在長安。每個熱愛傳統文化、稍懂中國歷史的人,心裏都有一座長安城。西安大唐不夜城街區透過綵燈、華服、巍峨樓宇的簷角,把人們對於故都長安魂牽夢縈的盛世繁華,詳盡刻畫。而西安保存完整的古城牆、大雁塔、鐘樓、鼓樓、大明宮遺址等眾多人文積澱深厚的歷史印記,和極具地域特色的各種美食,又從氛圍和外延上把這座城市整體的文化風貌,襯托得豐富飽滿。從疫後第一個春節迄今為止,西安一直被四面八方的遊客擠得水洩不通。有句網絡流行語是這樣形容西安的高人氣:中國有14億人,7億人都去了西安。雖是一句誇張戲語,但背後的高流量遊人帶來的消費,卻實實在在滋潤了這座古老的城市。
相較東南亞及內地眾多城市,香港獨具一格的城市風貌,和開埠以來東西文化交匯共融的歷史文化積累,以及港劇港樂港產片長達數十年對各地華人社區的熏染,早已在海內外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共同文化記憶群體。如果能以這筆財富為基礎,借鏡大唐不夜城的成功內涵,發掘出香港能引起廣泛共鳴的文化記憶,所釋放出來的文化創新對於旅遊消費的驅動力,不可低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