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75周年報慶,香港文匯報昨日舉辦開放日活動。圖為讀者來賓與文匯報領導大合照。
◆香港文匯報總編輯吳明為讀者講解報史。
◆讀者參觀印刷廠,了解大文集團使用環保油墨和紙張印報紙的情況。
◆讀者在大文集團全媒體導播室打卡。
◆香港文匯報副總編輯羅政為讀者講解報史。
◆香港文匯報工作人員向讀者介紹編輯部日常運作情況。

香港文匯報下月將迎來創刊75周年報慶,昨日,香港文匯報舉辦開放日活動,吸引大批讀者到報館參觀、了解報社的歷史與發展。參加開放日活動的讀者都表示對香港文匯報愛國愛港理念深感認同,稱讚香港文匯報作為人文大報,不斷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作出貢獻,令人心懷敬佩。他們期望香港文匯報繼續挖掘及回應市民大眾關心的大小事,繼續做好兼顧時政與民生的市民報,推出更多創新內容,及透過網絡及社交媒體平台拓展影響力。◆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 敬、王鼎煌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木又、萬霜靈

昨日參加開放日活動的市民讀者分組參觀了香港文匯報報史館。香港文匯報總編輯吳明、副總編輯羅政,分別為市民讀者講解了香港文匯報由創刊至今,陪伴香港社會、國家發展走過的迄今75年不平凡之路。讀者們饒有興致,不時提問,兩位老總都一一解答,現場互動,氣氛熱烈。

總編輯講報史:始終與祖國、香港同行

吳明表示,香港文匯報的重要角色就是向香港市民講好偉大祖國的發展,以及祖國關心香港的故事。他提到,由新中國成立後開始,香港文匯報對於國家的每一個重要成就都作出了充分報道,讓香港市民知道國家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香港回歸祖國後,香港文匯報對香港經歷的大事都全力報道,始終與國家、香港同行。香港文匯報的每一個成績,都與廣大市民讀者的支持關心密不可分,期待大家為文匯報的發展更多建言。

在參觀文匯報編輯部時,讀者們細心聽取工作人員講解媒體日常運作和最新融媒發展;他們並參訪了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媒體中心,了解各項拍攝設備,並爭相在錄影室綠幕拍照「打卡」。讀者們還參訪大文集團印刷廠,認識報章每日的印刷流程及相關器材。

參觀者:讀文匯了解國家政策方向

從事國安教育推廣工作的讀者張小姐與杜小姐昨日結伴前來。張小姐表示,她常閱讀香港文匯報政治新聞,因為「可以從中了解國家當前與未來的政策方向」。她讚揚香港文匯報堅守正向導向,報道不偏頗不失實,更能發掘事情真相,讓讀者了解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深受讀者信賴。杜小姐則指,香港文匯報在新聞消息來源方面準確、真實,報道客觀,讀者易於接受。

她們建議,香港文匯報可增加吸引市民關注力的生活化、貼地化新聞報道。如當下「港人北上消費」成熱點,可做一些「大灣區美食攻略」、「大灣區最吸引景點」等。她們亦認為香港文匯報應當繼續堅守正向的報道理念,一如既往向香港社會傳播中央權威聲音、國家對港大政方針、特區政府施政利好舉措,同時更貼近挖掘及回應市民大眾關心的大小事,繼續做好兼顧時政與民生的市民報。

讀者孟小姐表示,她從2019年修例風波時開始,每日都關注香港文匯報的報道,對香港文匯報「堅守正義,踢爆真相」的報道印象很深,「當時有一些媒體竟然公開撐暴,無視攬炒黑暴破壞社會公共財物,這使我感到心痛;文匯報對此進行揭露抨擊,呼籲市民一起來守護香港——我們的共同家園。」

除了關注政治新聞,孟小姐亦長期關注文匯報的時事熱點及民生新聞。她認為,文匯報在堅持為基層市民積極發聲方面,盡到了作為媒體所承擔的使命與責任。她建議香港文匯報可以多在當下新媒體與交互智能時代,在傳播形式與渠道突破創新、借鑒提高,拓展影響力。

敬請關注:香港文匯報將於近日在文匯網和文匯報Facebook專頁闢活動日專欄,刊登讀者來賓參加活動的精彩相片,歡迎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