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花賀報慶。作者供圖

潘明珠

若談我的閱讀和成長經歷,報章閱讀給了我重要的培養。

我和香港《文匯報》結上福緣,要從爸爸說起;我小時候,爸爸下班回家,總帶回一份對摺得皺皺的《文匯報》,可見爸爸已經把報紙閱透了。

姐姐和我把拖鞋及開水拿給爸爸後,我倆便跟爺爺搶着報紙了。我們一家9口三代同堂,住在大角咀一個唐樓單位,室雅何須大,我們室雅,是因為有《文匯報》及書香呀!

爺爺知我們愛文藝,任由我倆搶去了其中的副刊頁,我倆便如獲至愛,拿到寶貝一樣,細心閱讀了。

難忘在我們年幼時期,一家三代已是《文匯報》的快樂讀者。媽媽想拿走一頁廣告報紙來墊碟子及吃餸的骨頭,我們不想給她,媽媽笑說:「人仔細細,識文識字嗎?」

爸爸就護着我們說:「多看就漸懂了,是幸福的精神食糧!」

其實,《文匯報》內容題材多樣,在家中沒有電視機的日子,我們看它的新聞報道,知道香港、內地和世界的要聞大事,看到很多世界新發展的故事,我們一天天更加懂事了,知道了社會人事紛雜,也知道要努力學習和自強不息,長大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姐妹倆都愛看副刊文藝版,閱讀名家的專欄文章、詩歌,培養了對中文和文藝的興趣,也讓我有一顆喜愛親近中國文化文學的心。

讀中學時,我沒有太多的課外活動,課餘閱讀報章,就是最好的活動了,《文匯報》引領我見識了廣闊的天地。記得那時英文科的老師,要求我購買英文報章,用作學寫英文報告,但我們小康之家,每天只買一份報紙,而英文報特貴;當我向爸爸提出這要求時,爸爸也二話不說,犧牲整個星期不看《文匯報》,把報紙錢交給我買英文報。但那一個星期,我們都甚失落呢。

有一次,我有機會擔當《文匯報》徵文比賽的評判,與有榮焉。聽其中一位評判說,他曾是《文匯報》的專欄作者;那時候,我和金英姐便渴望自己也能成為《文匯報》專欄的作者,直至偶然的機會,與副刊編輯傾談,並表達我們的意願及建議之後,終於編輯邀我們每周寫一篇文章,在此,我們衷心表示深深的感謝。我們知道,《文匯報》的副刊是一個文林大舞台,臥虎藏龍,名家如雲,有機會進入這片文海,我們抱着好好寫作、好好學習和提升的目標,像《文匯報》同人一樣積極、熱誠用心對待自己的讀者,堅持以文字傳揚真、善、美、愛。

我倆祝賀香港《文匯報》75周年報慶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