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超市幾款刺身產品僅標「日本產」,沒有標示食材具體產地來源。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弦 攝
◆一款罐頭海苔用英文標示產地來自日本,記者上網查其品牌,才發現是東京的牌子,屬排放核污水受影響範圍。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弦 攝
◆昨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多個部門舉行聯合記者會,公布加強保障日本進口食物安全措施。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十都縣水產品入口禁令今生效 多包裝僅籠統交代「日本產」

日本政府罔顧鄰近國家及地區反對,擬最快今日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入大海,香港特區政府即日起禁止當地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到多間日式超市巡察,抽查約十多款來自日本的海產品,發現大多數標籤說明不清晰,一般以「日本產」籠統交代。其中,一款海苔標示產地是日本,記者要翻看罐底才查明,製造商位於受禁的東京。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主席梁美儀承認,逐一追蹤及管制日本食品中的所有原材料來自哪些都縣會有一定困難。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認為,特區政府有必要要求日本商家明確清晰標出食品相關信息,尤其是其原產地,讓市民食得安心。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香港特區政府刊登憲報,由今日凌晨零時起,禁止來自日本東京、福島、千葉等10個都縣的水產品(包括海鹽、海藻等)進口香港(見表),任何人違反命令,可被判罰款10萬元及監禁12個月。其他未有被禁止輸入香港的日本水產品、海鹽等,食安中心亦會全面進行輻射水平測試,在確認相關產品沒有超出輻射水平的情況下才允許於市場供應。

環境及生態局與食物環境衞生署轄下食物安全中心、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天文台、衞生署及政府化驗所已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跟進有關事宜。

罐頭海苔上網查出屬東京牌子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下午到銅鑼灣多間日式超市巡察,抽查十多款日本海產品的標籤。在售賣刺身的櫃枱,記者仔細翻看個別產品,發現有幾款包裝盒上只籠統地標明「日本產」、「日本空運」,無論在包裝盒正面或反面均找不到食材產地來源的日文或英文標示,標籤只註明產品名稱、包裝日期及最佳食用日期和售賣價格等。當記者向職員查詢相關產品的原產地時,職員也表示不清楚。

記者其後翻看幾款急凍海產,發現一款來自日本的凍蝦產品在標籤上只註明來自日本,沒有說明產地來源及加工地,卻詳細標註香港經銷商地址及電話。之後,記者發現一款罐頭海苔,標籤上用英文字句標示食材產地來自日本。記者在網上查看其品牌,發現是東京的牌子,背面的標籤亦有細字註明製造商位於日本東京。不論是產品,抑或製造商所在地也是受影響範圍。

食物安全專員黃宏昨日在聯合記者會上解釋,只要是在今日或之後於該10個都縣收穫、製造、加工或包裝的活生、冷凍、冷藏、乾製或以其他方式保存的水產品,一律禁止輸入香港及在香港境內供應,舉例涉及相關都縣製造或加工等的「一夜干」魚乾也不准入口,但豉油、蠔油,以及以合成材料製成的魚蛋則非禁品,但入口時都會抽驗。但經該10個都縣轉口來港,則不受限於是次禁令。

政府將加強抽查減少漏網之魚

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主席梁美儀承認,要逐一追蹤及管制日本食品中的所有原材料來自哪些都縣,會有一定困難,由於種類繁複,難以全面禁止相關副製品或其他加工食品進口。 特區政府將加強抽查力度,檢測日本進口食品的輻射含量,之後再按風險評估決定需否加強部分食品的檢驗力度,以減少漏網之魚。

議員促政府要求商家標明原產地

葛珮帆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產品標籤不清晰或不透明是一個明顯的問題,如果要市民食得安心,來自日本的水產品的標籤必須要清晰,尤其是原材料產地來源要標註清楚,「要求日本商家要清楚將產地等相關內容明確標明,令市民無論是在餐廳進食,或自行購買產品都可以了解清楚」,否則會令市民沒有信心進食所有來自日本的產品,影響了其他日本地區食品的銷量,亦打擊香港商家及漁民。

她透露,有市民向她反映,擔心日本商家會將受影響的10個都縣食材運到其他地方進行包裝,向香港海關上報最後的包裝地點,這種「改頭換面」手段在今日生效法例下屬於違法行為,她希望日本政府做好把關工作,以挽回消費者的信心。

旗下有多間日式餐廳的美心集團表示,旗下餐廳目前並未使用任何被特區政府禁止進口的日本食材。一田百貨、惠康、百佳及city’super表示,會遵守相關指引,確保所有進口食材符合生產地區的生產法例,以及符合香港進口食品安全法例。但日式零售店DON DON DONKI回覆傳媒查詢時稱,對有關禁令不予置評。